- 目錄
-
第1篇2023留守兒童教育調查報告 第2篇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調研報告 第3篇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調研報告 第4篇鎮(zhèn)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第5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第6篇大名至誠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研報告 第7篇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法制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 第8篇留守兒童教育關愛情況自查報告 第9篇留守兒童教育調查報告2023 第10篇關于大名至誠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研報告的 第11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 第12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 第13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第14篇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 第15篇留守兒童教育情況的調研報告
第1篇 2023留守兒童教育調查報告
留守兒童問題是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本文將介紹2022留守兒童教育調查報告。
2022留守兒童教育調查報告(1)
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
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著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zhèn)轉移就業(yè),而多數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jiān)護。隨著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群體。
留守兒童問題不容忽視
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只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現臨時監(jiān)護人學習 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xiāng)的子女疏于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jiān)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fā)生。由于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發(fā)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fā)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yè)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yè)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系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jiān)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fā)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yè)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fā)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jiān)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fā)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為偏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發(fā)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jiān)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tài)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fā)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jiān)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qū)兒童少年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充分發(fā)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qū)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qū),由于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發(fā)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wěn)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jiān)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xiāng)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為迫切,同時,現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就比較大,但是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的人作為監(jiān)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jiān)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家庭教育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和學校保持聯系。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于教育,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與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系,并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說,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學習、考試,更多的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qū)脫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能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系著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系著光和國家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已在為一項緊迫任務。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或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里,父或母是一個長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于長期被托養(yǎng)或寄養(yǎng),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于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2022留守兒童教育調查報告(2)
xx縣是隴東地區(qū)的貧困縣,靜寧的農民除農業(yè)收入外,還有好多人依靠外出打工來養(yǎng)家糊口,以至于在靜寧的農村有很多的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就成為社會所關注的問題,對此,我們做了關于xx縣留守兒童教育的調查研究工作。
我們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靜寧除城區(qū)以外的鄉(xiāng)鎮(zhèn)進行編碼,然后抽簽,選出了原安、三合、靈芝、紅寺、四河、司橋、古城、曹務、甘溝、威戎、雙峴、治平、雷大、深溝、李店、余灣、仁大、賈河等18個鄉(xiāng)鎮(zhèn),并在每個鄉(xiāng)鎮(zhèn)隨機選取2到3個自然村作為調查區(qū)域。這樣就保證了樣本選取上的科學性。
選取小學階段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fā)放問卷400份,由于是平均發(fā)放,有些村子留守兒童少,問卷沒有用完,最后有效回收302份。
二.調查結果
1.年齡及性別分布特點
在我們調查的302名留守兒童中,年齡和性別分布如下表1:
表1:302名留守兒童的年齡和性別分布表
年齡(歲)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男(人) ― 3 13 15 30 21 43 4
女(人) 1 ― 15 19 25 34 28 23 6 ―
可以看出,這些留守兒童的年齡主要分布在7―12歲小學學齡段,性別上沒有明顯差異,這說明義務教育的普及對兒童的入學不再有性別歧視。
但從不同年齡的留守兒童人數比較看,呈現出年齡越大人數越多、年齡越小人數越少的特點,這與以下幾個以有關:
(1)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人口分布倒金字塔的緣故;
(2)農村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由于農村經濟發(fā)展,外出打工人員減少,留守兒童人數也就隨之下降;
(3)教育資源不均的影響,由于城區(qū)教育資源相對于農村較好,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條件,從農村中學到城區(qū)的學生人數逐年自增,以至于出現這種結果。
但不管怎么樣,農村留守兒童出現減少的趨勢,并且在入學方面沒有性別歧視,這是我們最愿意看到的。
2.留守兒童在不同片區(qū)的分布狀況
xx縣農民大產業(yè)布局不平衡,北片鄉(xiāng)鎮(zhèn)的農民以種糧為主,南片鄉(xiāng)鎮(zhèn)農民以種植果樹為主,種植果樹的價值密度遠遠高于種糧的價值密度,果農收入要遠高于糧農的收入,在這種收入差距的影響下,北片鄉(xiāng)鎮(zhèn)那么外出打工者較多,南片鄉(xiāng)鎮(zhèn)那么外出打工者很少,所以北片鄉(xiāng)鎮(zhèn)的留守率高于南片鄉(xiāng)鎮(zhèn)的留守率。具體留守率情況如表2。
表2:xx縣不同片區(qū)留守率比較表[ 數據來自于這幾個村莊:原安鄉(xiāng)齊埂村、坷老村,靈芝鄉(xiāng)俊豐村,三合鄉(xiāng)段渠村、古岔村、鹼灘村,仁大鄉(xiāng)王馬村、高溝村,賈河鄉(xiāng)高窯村、王坪村,治平鄉(xiāng)劉河村、大莊村。]
片區(qū) 北片 南片
鄉(xiāng)鎮(zhèn)名稱 原安 三合 靈芝 仁大 賈河 治平
留守率 40.7% 73% 50% 5.5% 5.4% 10%
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兒童的分布有著明顯的地理分布,南北差異很大。
3.留守兒童教育狀況
(1)留守兒童在讀書期間由父母親當中的一方看護的較多,占留守兒童的52.8%,他們在兒童的教育當中只給了孩子母愛或父愛但反面的愛,使孩子缺少父愛或母愛;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護的占43%,他們缺少父母親的照顧,在性格上比較獨立并表現出調皮,甚至于有些孩子與社會上一些不良青少年有一定來往;還有4.2%的留守兒童有其他的親戚看護,他們在思想上感到很壓抑,有自卑感覺,嚴重影響著正常的成長。
(2)看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學習關心情況是:在302個被試當中,有149個孩子認為看護人對他們的學習很關心,97個認為比較關心,45個認為不太關心,還有11個認為不關心。可見,絕大多數的看護人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是負責任的,只是他們給孩子在學習上的幫助不是很大,因為他們普遍文化水平較低,他們當中71.5%的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3)留守兒童中有74.8%的人每天都有一定程度的家庭勞動,還有11.9%的人每天都有2小時以上的家庭勞動,對于這些孩子,他們在家的學習時間不是很充足。
(4)留守兒童中大多數孩子能夠主動學習,主動學習的72%。由于他們特殊的社會地位,他們往往比較成熟,對自己的學習比較負責,他們也有自己的理想。
總之,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給他們的學業(yè)影響不是很大,留守的影響主要在心理方面,自卑、偏激是他們的普遍特點,除此而外,他們性格當中的堅強、獨立又是他們的特點。在教育當中,家庭給他們沒有太多的幫助,他們的學習只要靠自覺,在學校,雖然老師對他們很關心,但從學校對他們沒有特別的照顧,國家制度也沒有對他們的教育有什么特別的關懷。所以,我們更希望學校能給留守兒童教育能有一定的重視,國家制度能考慮對留守兒童教育有應對的幫扶。
第2篇 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調研報告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了解我鎮(zhèn)各學校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我們在全鎮(zhèn)進行了一次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調研,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全鎮(zhèn)所有行政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群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我鎮(zhèn)現有留守兒童224名。調查顯示,他們的父母都是外出務工,至少半年、有的甚至一年回家一次。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jiān)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huán)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我鎮(zhèn)的224名留守兒童其中有185名是其祖父母監(jiān)護,37名委托監(jiān)護,2名無監(jiān)護,其中隔代撫養(yǎng)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一般或。
4、留守兒童心理情況。從調查看,大多數孩子性格較正常。
5、品性表現、學習態(tài)度、身體狀況都很優(yōu)良。
二、存在問題
1、學習偏差。多半的孩子因為父母在外打工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在這些學生中,由于臨時監(jiān)護人對他們的學習介入較少,使得他們的學習無人過問,有的對學習持消極、被動、厭惡情緒,缺乏學習熱情,形成了懼學心理,體現在學習慣上就是經常拖拉作業(yè),書寫馬虎,對學習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學。即使有的學生積極要求進步,學習有主動性,但由于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中不注意規(guī)范,不遵守基本的學習規(guī)律,導致學習上的事倍功半。
2、性格缺陷。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在留守兒童中,有不少家庭對孩子放縱溺愛,臨時監(jiān)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滋生蔓延。
3、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情況:大多數留守兒童則與他們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這些長輩平時對孩子物質給予的多,在精神上關注的少,平時對孩子在成長中的困惑解決方法不當,不及時,由于存在年齡和文化的差異,想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與孩子的父母不一樣,“代溝”問題更加明顯,而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就極易造成他們的心理障礙。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yǎng)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jiān)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三.對留守兒童管理的措施和建議
(一)家庭方面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yōu)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huán)境。根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為開發(fā)區(qū)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jiān)護網絡。
2、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絡,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系,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jiān)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jiān)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讓監(jiān)護人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并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使學校和監(jiān)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3、留守學生家長要轉變觀念,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留守學生家長要從孩子健康成長的長遠目標出發(fā),盡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聯系和溝通。留守學生出現生存危機和道德失落問題,家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長要破除“只要給孩子留下更多的錢,讓孩子有實力接受教育,就是對孩子負責”的思想,樹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發(fā)展需要家長的精心呵護和全面關懷的健康理念,有條件的父母,應該把孩子接到身邊,讓其在打工地接受義務教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若一時無法把孩子接到身邊,要認真從孩子成長需求的角度出發(fā),尋找和確立孩子監(jiān)護人,細致地落實孩子的被監(jiān)護權,同時要拿出更多的時間與孩子聯系,創(chuàng)造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采取更多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溝通,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和精神需求給予更多關注。學生的代管人和在家的家長要積極參加家長學校的培訓學習,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素質,從而配合學校加強對留守學生的管理。
(二)學校方面
1、加強溝通交流,關心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做人德為先,育人先育“心”。學校和班主任以及教師要經常與留守生交流談心,詳細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等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困惑,物質上的困難,學習上的疑難。做學生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
2、設置“親情電話”,建立互通制度。使學校與家長能夠經常保持聯系,共同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
(三)社會及政府方面
1、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鄉(xiāng)差距。政府應加快各種制度改革步伐,逐步實現以戶籍制度改革為中心,拆除就業(yè)、醫(yī)療、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壘,使流入城市的農民享有與城市人口平等的權利和社會權益,徹底打破城鄉(xiāng)“二元經濟體制”,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城鄉(xiāng)間的有序流動,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2、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切實有效地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與管理。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力度,盡量為雙親在外地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讓留守兒童在學校大家庭中健康成長。
3、社會各部門通力合作,為留守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留守學生現象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婦聯組織與教育部門配合好,抓好家長學校的工作,利用農閑時期培訓農村孩子的家長,提高他們整體素質,讓他們懂得教育孩子的知識,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學會教育孩子的本領。派出所、工商、文化等有關單位要協助管理,加強對校園周邊環(huán)境和娛樂場所的整治,徹底根治精神污染對孩子的毒化。要號召全社會共同關注,開成全社會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的合力,建立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的救助機制。
第3篇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調研報告
當今社會,經濟建設飛速發(fā)展,產業(yè)結構加快調整,推動了城市化進程,沿海及各大城市紛紛崛起,這就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漸向城市轉移;與此同時,開放的城市拉大了城鄉(xiāng)之間的發(fā)展差距,農村生產力水平低、經濟落后,使得年輕的勞動力難以在農村生存,因此誘發(fā)了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熱潮。
但這些農民工在帶來經濟收益的同時,付出的卻是遠離子女的代價。在農民工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能力和條件將自己的子女安置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于此形成了新的特殊群體——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基本屬于需要其他親人或委托人照料并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據此,啟東市婦聯以匯龍鎮(zhèn)愛新村為例,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進行了調研,情況如下;
一、概況
二、存在問題
以上數據說明了農村親情的缺失、家庭教育出現真空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1.健康與成長方面:在生活中,留守兒童們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在成長的最好階段容易形成不良習慣,生活作息不規(guī)律,缺乏營養(yǎng),很容易造成抵抗能力差,身體體質偏低等問題。
2.學習與認知方面:現代社會的發(fā)展,社會上的各種誘惑逐漸增多,網吧等娛樂場所對留守兒童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使得他們上課不專心,下課沉溺于網吧,自控能力差,容易形成不良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心理與品行方面:父母的行為往往是孩子的坐標,留守兒童常年遠離父母,生活中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又缺少正確的是非觀念,極易養(yǎng)成冷漠、自私、孤僻、偏激等不良性格和習慣。
4.人身安全方面:少年兒童處于身心發(fā)展的轉折期,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缺少適當的約束和引導,他們極其容易受到不良誘惑影響,遇到突發(fā)事件自救能力差,甚至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侵害對象,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三、建議對策
留守兒童群體是當今社會飛速發(fā)展時期的特殊產物,他們的健康成長與家庭、社會和學校有著密切的關系。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針對他們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zhàn)略性工作,需要全社會來關注。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建議從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著手:
1.家庭。要慎重做出每個選擇,家長要正確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慎重選擇外出務工,要把家庭教育擺在當前最突出的位置上,家長要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而不是金錢;引導外出父母切實負起養(yǎng)育責任,盡量改善家長的外出務工方式和教育溝通方式。積極引導家長處理好外出務工和關心孩子健康成長的關系,提高自身素質,注重溝通方式擔負責任,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家長要認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切實轉變教育方式方法,增加親子間的良性互動。
2.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有的放矢地教育學生,給留守兒童和家長更全面的輔導和幫助,鼓勵他們積極融入團體中,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開展教師幫扶留守學生活動,定期家訪,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及時發(fā)現留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閃光點,了解家庭生活環(huán)境,消除不利因素;提供心理咨詢,幫助家長和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學校應開展留守學生普查登記,建立留守學生個人檔案,針對個人特點和需要,建立專門的教育管理措施。
3.社會。政府建立完善的農村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加大對農村娛樂場所的管理,努力整治學校周邊環(huán)境,加大危害學生安全和學校工作秩序的打擊力度;制定方便入學政策,為留守兒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學提供方便。在城市農民工集中地開辦農民工子女學校,提供優(yōu)質的入學條件,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jiān)督、照顧和關愛;村婦女兒童之家要為留守兒童提供學習、生活、勞動知識培訓,讓留守兒童的課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社會各界多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完善家庭教育志愿隊伍,成立留守兒童義務輔導站,從生活、學習、思想、安全上關心留守兒童。村干部實行包片負責,組織老教師做好代理家長工作。
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是我們當前的一項艱巨任務,他們的健康成長與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息息相關。希望各級組織、社會各界都能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共同努力,讓祖國的花朵更加燦爛,讓祖國的未來更加強大。
第4篇 鎮(zhèn)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為全面了解__縣__鎮(zhèn)留守兒童教育狀況,推進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近年來,鎮(zhèn)婦聯聯合鎮(zhèn)中心小學對我校施教區(qū)內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缺失狀況做了調查,現將調查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不容樂觀
由于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單親監(jiān)護或是隔代監(jiān)護。在被調查的留守兒童中,75%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務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及撫養(yǎng)孩子;有65%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地打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yǎng),5%被托付給親友。因家長長期在外務工,留在家中的單親也忙于家務與農活,與孩子溝通、交流較少,疏于對孩子的關愛,更談不上對子女進行應有的家庭教育。因此,造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有所缺失。
1. 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數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6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活沒有時間教育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教育乃至監(jiān)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沒有精力教育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yǎng)、放任自流。
2. 性格發(fā)展不健全。臨時監(jiān)護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兒童長期缺少親情和家庭教育,養(yǎng)成任性、放縱、隨意的性格。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與此相關的也帶來了一些煩惱與沖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靈孤獨、情感淡漠,親子關系發(fā)生了消極變化,這對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
3. 學習成績一般。由于臨時監(jiān)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或沒有這個意識,重養(yǎng)輕教,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特別是父母雙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親人照看,大部分重監(jiān)護輕教育,甚至對留守兒童嬌生慣養(yǎng)、放任自流;加之兒童本身自控能力較差,無法抵制現代社會中不良誘惑,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的現象時有發(fā)生。
4. 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欠佳。在受調查的留守兒童中,行為習慣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說謊、打架、好吃懶做、沉迷于看電視、游戲、網絡等不良現象的約占30%。
二、留守兒童教育缺失的原因
1.監(jiān)護人素質普遍偏低及留守兒童增多
隨著時間的推移,外出打工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留守兒童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在教育上,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孩子都由爺爺奶奶照顧,由于爺爺奶奶等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學習的問題一般都不能給予幫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擔的家務很多,也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導致家庭教育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對兒童的成長有著嚴重的影響。調查顯示,__鎮(zhèn)中心校1000人在校學生中,就有210多個留守兒童,占全校學生的21%,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從小學各級留守兒童百分比是呈逐級遞增現象(如下圖)。
表格略
2.家長教育觀念的缺失
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在留守兒童教育上存在誤區(qū),認為學校應該承擔留守兒童的一切教育責任,從而導致部分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教育的缺失。在調查中發(fā)現,大部分監(jiān)護人把孩子出現問題的責任歸咎于學校教育的不力。一位家長講,老師拿的工資是國家的,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理應把孩子教育好,如果孩子出了什么事情,一切責任應該由學校和老師承擔。正是這種思想上的誤區(qū),使得部分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家庭教育的失職,導致孩子們在社會化過程中產生一系列問題。
3.隔代教育存在不足
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在平時的生活中,由于年齡上的差距以及思想認識上的差異。監(jiān)護人很少與孩子溝通,造成了兩代人之間的隔膜,給自己的監(jiān)管造成很大壓力。在調查中發(fā)現父母外出打工,大約有65%的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yǎng)照顧,有5%的留守兒童是由其它親戚照顧。這樣的隔代教育存在很多不足,對兒童成長有很大影響。
4.學校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特殊關注不夠
由于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祖輩(或親戚)又很難承擔起對他們的教育責任,所以留守兒童應該受到學校的特別關愛。另外,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fā)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老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形成的消極影響。從調查中了解到,69%的監(jiān)護人希望由學校主辦培訓班或家長學校;64%的監(jiān)護人希望老師和學校要經常與監(jiān)護人聯系;57%的監(jiān)護人希望老師要加強孩子的心理輔導工作,50%的監(jiān)護人希望學校要多組織孩子們一起活動。由于一些學校偏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對留守兒童缺乏特別的關愛,不能主動和監(jiān)護人聯系。從對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的調查看,學校老師經常家訪的為5%,有時候家訪的占24%,很少家訪的占69%,從來不家訪的占2%,這與監(jiān)護人的需求相比有較大差距。由于老師極少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沒法向監(jiān)護人了解他們在家庭中的真實情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學習和其它方面的教育。
5.留守兒童問題還未受到社會的足夠重視
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明顯滯后于對城市流動兒童的研究,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政府及有關部門對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研究匱乏,由此導致社會輿論關注不夠,相應地也就阻礙了相關政策的出臺,未能有效推動社會各界力量及早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
三、留守兒童教育缺失的對策與措施
農村孩子是未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其中“留守兒童”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農村的未來,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和空間,有利于促進學校教育和農村社會的良性發(fā)展。為了保證屬于“留守兒童”的學生的健康成長,__鎮(zhèn)教育辦公室協同鎮(zhèn)黨委政府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優(yōu)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huán)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jiān)護體系。加大學校義務教育投入,管理好寄宿學校,對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可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鎮(zhèn)黨委加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力度,盡量從各種渠道對貧困家庭在經濟上給予幫助,使一些家長多有些時間來照顧自己的子女。
2.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fā)揮婦聯組織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鎮(zhèn)婦聯充分發(fā)揮協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的職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優(yōu)勢,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宣傳教育,不斷優(yōu)化農村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
3.學校加強教學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對“留守兒童”產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4.學校各科老師,主要行政人員和班主任對學生加強心理教育,及時對“留守兒童”進行疏導教育,達到減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目的。
5.大力開展校園活動。學校每年都要開展大規(guī)模的校運會、廣播體操比賽、慶祝六?一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了校園生活樂趣,對“留守兒童”也是有吸引力的,緩解了他們的厭學情緒。
6、實施制度化的家訪,逐步建立起了學校與“留守兒童”照管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
通過上述措施,學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留守兒童”常見的問題得到有效制約,已經沒有“留守兒童”輟學的現象??傊r村留守兒童問題其實是“三農”問題的衍生物,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的時代要求。留守兒童問題的妥善解決,不僅有利于義務教育在農村的落實,提高農村的教育質量,還有利于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更關系到廣大農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第5篇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報告1
調查內容:xx山區(qū)農村留守兒童
調查目的:通過對當地部分地區(qū)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及生活情況的調查,了解當地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以及其物質需求同心理需求,進一步針對當地留守兒童設計項目實施項目推廣
調查地點: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魯山縣背孜鄉(xiāng)、熊背鄉(xiāng);洛陽市嵩縣德亭鎮(zhèn)、九店鄉(xiāng);鄭州市新密市尖山鄉(xiāng)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走訪、訪談
調查時間:
一、調研背景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在中國的農村、鄉(xiāng)鎮(zhèn)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背井離鄉(xiāng)涌入城市打工,隨之產生了一個群體——留守兒童。其中0-14歲孩子占據多數,他們正處在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父母長年不在身邊,在其成長的過程中缺乏必需的關愛和管教,嚴重影響了孩子們身心健康,其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儼然成為了建設和諧社會上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河南是勞務工輸出大省,也是留守兒童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這些勞務工對中原經濟的崛起做出了貢獻,他們的生活水平也稍有提高,然而仍無力將孩子帶在身邊,社會各界對中原地區(qū)的這些留守兒童的關注度普遍不夠,以至于我們不忍看到的悲劇接連發(fā)生。為了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我們挑選了河南山區(qū)的新密尖山、平頂山的魯山、郟縣,洛陽的嵩縣,深入學校對留守兒童做調研活動。
二、調研基本情況說明
此次調研我們走訪小組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新密市尖山鄉(xiāng)發(fā)放問卷77份,平頂山魯山、郟縣發(fā)放問卷347份,洛陽嵩縣德亭鎮(zhèn)、九店鄉(xiāng)發(fā)放問卷164份,共計的588名適齡兒童作為調查對象。回收問卷數量550份。其中特別針對兒童關于留守原因,監(jiān)護情況,學習、生活情況及需求,情感關系及需求等問題做了重點調研與訪談。
(1)留守兒童情況
對當地不同地區(qū)的調研發(fā)現尖山鄉(xiāng)留守兒童占72.7%,平頂山魯山、郟縣留守兒童占76.4%,洛陽嵩縣71.4%占。平頂山山區(qū)留守兒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
新密市尖山鄉(xiāng)留守兒童比例
平頂山留守兒童比例
嵩縣留守兒童比例
72.7%
76.4%
71.4%
表2-1受訪兒童中留守兒童比例
而在對于這部分留守兒童的調研中發(fā)現,接近60%的留守兒童屬于父母均不在家的雙留守現象。平頂山山區(qū)留守兒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一個月回來一次占19.6%,多是半年或一年回來一次的占67.2%。一年以上占11.2%。嵩縣的因不少務工人員在洛陽周邊打工,多是父親外出母親在家照看孩子,不過均不在家也占了31.1%,一個月回來一次占45.1%,一年以上回來一次的占8.5%。
(2)留守兒童監(jiān)護家庭教育問題
在對各地區(qū)留守兒童現階段被監(jiān)護情況的調研中發(fā)現,平頂山魯山和郟縣的留守兒童:由祖(外)父母照顧的占48.7%,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占30.5%,由哥哥姐姐或親戚照顧的占19.6%,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占1.8%,自己照顧自己的也有一定比例5.8%,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占4.3%。在與父母的聯系情況上不經常聯系的占據33%,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占23.2%。
根據這兩項數據顯示,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存在嚴重情感缺失的情況,這部分孩子大多表現得孤僻,語言表達能力差,自卑,學習成績差等。
在與能夠與父母聯系的孩子中,被關心得最多的還是以學習,生活問題居多,占總數的51.9%,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比例較為分散其中詢問學習和生活的占27.4%。
而對于自己最喜歡的人這個問題的調研中發(fā)現64%的孩子選擇了爸爸媽媽,有1.1%選擇了誰也不喜歡。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在最喜歡的人上選擇爸爸媽媽的占75%,有6.1%的選擇了誰也不喜歡,對于選擇誰也不喜歡這些孩子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這完全是一種漠視、消極的態(tài)度,其父母幾乎難得回家,甚至在走訪中發(fā)現,有很多孩子對于父母的樣貌等等并不能有很清晰的描述。
(3)生活問題及需求
在對500多名孩子的調研中發(fā)現,在對其自身衛(wèi)生習慣的問題上,如:刷牙、洗澡,平頂山魯山和郟縣的留守兒童:在多久刷一次牙上62%一到兩天刷一次,有32.3%的孩子們從沒刷過牙,在洗澡上,52.5%的孩子們一星期洗一次,半年以上洗一次的有28.2%。在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在這道題目的選擇上,只有51.8%的孩子們一到兩天刷一次牙,有35.2%的孩子們半年以上洗一次澡。可見相比較而言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衛(wèi)生問題堪憂。在家有誰洗衣做飯,祖父母的占了43.9%,自己洗衣做飯的占了20.1%,嵩縣的留守兒童61%由爸爸洗衣做飯,自己洗衣做飯的占17.9%。
放學以后一般會做什么,不管是魯山、郟縣,還是嵩縣的留守兒童都一致的選擇了在家寫作業(yè)分別占68.8%、71.3%,幫家人做家務的12—14歲的孩子較多,占23%,和同學玩占比例比較小分別是2.7%、4.9%,孩子們普通表現出喜歡獨處,不愿和小伙伴們一起玩,在大一點的孩子身上表現的更加明顯。若日常生病了怎么辦誰會到你去看病,選擇自己的分別是13%、13.3%。生日的時候是否會收到禮物,沒有的也占相當的比例。平頂山山區(qū)的孩子占了26.5%,嵩縣的更多一些占了44.5%,生日的時候收到過蛋糕了分別占了32.3%、32%。
(4)學校生活情況及需求
在你比較喜歡上什么課上平頂山山區(qū)的孩子有31.2%選擇了語文、42.3%的選擇了數學,而選擇音樂美術的不多,因為大部分學校緊緊只抓學生的學習,少有開設音樂美術課。嵩縣的孩子們大致與之相同。在平時課外書的閱讀上,這兩個地區(qū)的孩子選擇作文書的較多分別是44,4%、37.8%。這也和學校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系,沒有多余的時間閱讀課外書。在零花錢上,平頂山山區(qū)一周給1-3元占37%,嵩縣山區(qū)的比例稍微大一些占47.6%,沒有零花錢的也占一部分分別所占的比例是5.3%、10.4%。就這一調查結果來看,山區(qū)經濟狀況普遍不是太好。
在你最想得到的學習用品上不管是哪個地區(qū)的孩子們對這一需要都是很大占了84%左右,且比例比較分散,其中普通的筆、書包、文具盒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奢望。
在違反學校紀律上,平頂山山區(qū)有超過73.2%的孩子違犯過學校紀律,以和同學鬧矛盾居多占30.7%。嵩縣與之情況大致相同。顯然留守兒童疏于監(jiān)管。
(5)心理情況及情感需求
平時你有困難了會找誰,平頂山山區(qū)的孩子找爸媽的僅有15.3%,誰也不找的占27.9%,嵩縣山區(qū)的孩子找爸媽的占37.8%,誰也不找的占了28.5%,你認為以后的生活會怎么樣,平頂山山區(qū)的孩子有60.3%選擇了認為以后的生活會很好,可見孩子們對未來還是充滿了憧憬和向往。嵩縣山里的孩子對這道題的選擇在認為以后的生活會很好的占了31.7%,不知道以后生活會怎樣的占了30.5%,沒想過的也有相當的比例占了23.8%。
在最后幾道問答題上,孩子們的答案是五花八門。但都表現出一個主題那就是對爸爸媽媽的思念,以及希望爸媽能多陪陪自己。
如第一題,你最想要什么禮物?孩子多選擇的是最基本的學習用品。如書包、文具盒、鋼筆等,也有的孩子想得到毛絨玩具。像郟縣12—14歲的孩子思維稍微成熟一點,大都開始深層次的思考問題,寫的答案也多讓人深思。如他們這樣寫道:“最想要的禮物是一家人在一起”“我最想要的禮物是家人在家”,還有一個孩子這樣寫“想要一本文言版的《聊齋》,一個大熊(因為這樣晚上就不會孤單)。在父母不在家有什么困難上?有不少孩子說不會洗衣服、吃飯有困難。也有不少說學習沒有人輔導,還有的寫自己有心事不知道和誰說,很獨孤。在對待自己的生活希望和學習希望上,大多數孩子希望生活美滿幸福,希望考上一個好高中好大學,對于年齡稍微低一些多是要好好學習。在你最想對爸媽說什么這一問題上,12-14歲的孩子多是說的感恩父母的話,也有孩子這樣寫:你們不用擔心我,一年回來一次就行。在反映其懂事成熟的同時,也相應反映出來,在其生活中情感依戀關系等等的單一性。
三、思考與建議
(1)思考
在走訪中發(fā)現,出現留守現象或者留守兒童隨之而引發(fā)各類問題的根源依然是在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協調,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社會關注度不夠等問題上。但就這些問題依然是屬于政策性的問題,就現階段而言并不是能夠立即影響或者改變的。
就公益組織而言,是需要不斷提升該社會問題的影響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公益組織在解決一些社會的具體問題時,建立一種可以復制、或者規(guī)?;瘮U展的模式。在這種模式的推動下,再來做組織性的間接影響,比如說去影響政府,政府可以把這些做法擴大,或者影響一些其他的機構,從而提高對于這個問題的認識和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
(2)建議
針對項目調研地區(qū),解決現階段其對學習工具用品,生活教育,以及情感陪伴是最為急需,并且也是可以操作并且可以推廣的模式?!傲羰貎和瘻嘏弊鳛橐粋€切入點,同時開展志愿者定期陪伴情感關懷,以及開設安全教育,生活教育課程模式。建立可復制可推廣項目機制。
并且就現在社會問題而言,留守兒童人身安全,心理安全,衛(wèi)生教育等方面是非常關注的一個領域,另外就其父母或者臨時監(jiān)護人而言,大部分知識水平沒有達到,學校教育對此并沒有專設課程,因此可以通過以志愿者陪伴的方式對其這塊缺失做到很好的彌補,同時以學校老師為推廣終端。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報告2
農村留守兒童一個特殊群體。
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p>
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著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zhèn)轉移就業(yè),而多數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jiān)護。隨著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群體。
留守兒童問題不容忽視……
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只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現臨時監(jiān)護人學習 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xiāng)的子女疏于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jiān)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fā)生。由于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發(fā)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學習較差,
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fā)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yè)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yè)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
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系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jiān)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
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fā)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
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yè)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fā)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jiān)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fā)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為偏差,
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發(fā)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jiān)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tài)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fā)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jiān)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qū)兒童少年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充分發(fā)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qū)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qū),由于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發(fā)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wěn)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jiān)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xiāng)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為迫切,同時,現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就比較大,但是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的人作為監(jiān)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jiān)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家庭教育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和學校保持聯系。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于教育,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與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系,并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說,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學習、考試,更多的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qū)脫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能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系著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系著光和國家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已在為一項緊迫任務。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或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里,父或母是一個長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于長期被托養(yǎng)或寄養(yǎng),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于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報告3
1. 借助政府力量,充分發(fā)揮政府部門職能
國家應該更加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發(fā)揮自身職能,為貧困地區(qū)提供教育支持,完善國家教育體制,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受教育。政府要貫徹實施“三農”惠民政策,重視農村存在的問題,為早日建設美好農村和城鄉(xiāng)一體化采取積極措施,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讓孩子接受全面教育,將來為國家做貢獻。其次,國家要加強經濟建設,推進農業(yè)產業(yè)化,提高農民收入,制定惠農政策,提供更多的就業(yè)崗位。讓農村的家長可以盡量不用外出務工養(yǎng)家,這樣就有足夠的時間關愛孩子,從而減少留守兒童數量。最后,國家要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建設教育基地,配套教育設備,投入更多的師資隊伍,不斷完善農村教育水平。及時彌補農村教育的不足,達到國家總體平均教育水平。
2. 完善學校教育,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主導作用
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學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對留守兒童關愛的缺乏只有通過學校的幫助來彌補,學校應該義不容辭發(fā)揮其自身的主導作用,為孩子提供教育幫助。老師要掌握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多與孩子交流談心,多開展集體關懷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必要的關愛,從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老師要定時到兒童家庭進行走訪,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跟身心情況,還要定期跟孩子的監(jiān)護人交流,進行各方面的溝通,為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墊下基礎,給孩子實現全面健康成長提供一個美好環(huán)境。
3. 引起農村基層組織的重視,發(fā)揮基層組織的職能
農村基層組織應該建立農村兒童少年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兒童的教育除了靠政府、學校、家長,也離不開基層的大力支持。兒童教育是社會各階層共同的責任,村政府應該建立教育咨詢點,少年兒童教育服務中心,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提供多方面的幫助。暑期期間,村委會可以通過邀請當地各校大學生到農村進行三下鄉(xiāng)支教活動,招募大學生志愿者到農村為孩子們提供學習的指導和各方面的交流,開展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服務工作,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學習更多的知識。
4.總結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從農民工大規(guī)模涌入城市務工開始,已經持續(xù)了將近20年之久,一直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阻礙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建設。國家應該采取有力措施,盡快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提供大力幫助,爭取早日實現我國的城市化建設。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關系到數千萬兒童和上億農民工的重大問題,同時,更關系到我國農村廣大地區(qū)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問題。所以,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不僅是xxx的職責,也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盡一份力量和一份職責,伸出援助之手。只有政府、學校、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共同承擔職責,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希望社會能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爭取為農村留守孩子提供一個美好的教育環(huán)境,讓每一個兒童都有機會接受教育,學好文化知識,實現全面健康成長,將來為國家的建設做貢獻!
第6篇 大名至誠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研報告
一、引言
大名至誠中學,是一所私立的鄉(xiāng)村基層中學。該?,F在有學生2400人,其中60%以上都是留守兒童。大名是一個以農業(yè)為主的縣,當地的居民僅僅靠務農很難維持生計,只要到外地打工。而對于打工的父母來說,只能將孩子留在家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當中。從這個層面來說,大名至誠學校能夠有這么多的留守兒童,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而這些留守兒童,因為遠離家長,容易產生各種問題,特別是心理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祖國未來的發(fā)展,依靠的是現在正在逐漸成長的學生。而對于國家和社會來說,已經對“留守兒童”問題,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從“留守兒童”出現到現在,已經有很多專家對這個問題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究。在這些探究當中,有一個很著名的理論——石柱模式。我們作為初出茅廬的實習老師,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再次探究一些大名至誠中學的“留守兒童”情況雖然說“留守兒童”問題有些方面是非常相似的,但是作為他處在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當中,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出自己的結論了。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希望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調查,最終找到真正影響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原因。分析出原因之后,就能夠施行有效地措施,幫助本?!傲羰貎和弊叱隼Ь?。最終,我們要達到的目標是:為大名至誠的“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出一個健康、和諧的生存和成長環(huán)境,進而提高他們的素質。我們用表格的形式將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來(七年級六個班留守兒童)。
二、方法
(一)問卷反饋
利用調查問卷的方式來進行,問卷的對象是七年級留守兒童256名(七年級一共有學生324名),回收問卷234份,其中有效問卷227份。
表一:關于留守兒童父母回家的頻率
父母回家的頻率留守兒童所占百分比
兩個月一次5.7%
半年一次24.6%
一年一次65%
好多年一次5.6%
表二:關于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想念程度
對父母想念程度所占比例
非常想念75.5%
一般 2.7%
對父母不想念,依賴爺爺奶奶或者親友 .8%
表三:關于留守兒童和學生發(fā)生矛盾處理的方式
和學生發(fā)生矛盾處理方式所占比例
吵架或者打架46.6%
向父母訴說 5.7%
悶悶不樂23.5%
其他方式23.2%
表四:關于留守兒童對學習的態(tài)度
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所占比例
很認真,很努力23.4%
一般53.5%
厭惡學習23. %
表五:關于留守兒童心理狀態(tài)
心理狀態(tài)所占比例
很樂觀 2.4%
心里有時會非常郁悶56.3%
孤僻,不合群22.5%
厭惡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8.8%
(二)由調查問卷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
在大名至誠中學留守兒童當中,父母大部分都是很長時間不能回家,一般都是一年回家一次,或者回家兩次;這些孩子,對父母一般都非常想念,而且時常會因為這個問題無心學習,或者產生一些心理問題;這里的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大部分都不怎么上心,而且流行“學習無用論”。這些所有的“留守兒童”都會出現的問題,也有很多地方出臺了各種措施,有的措施已經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探索原因:
1.關于留守兒童對父母想念:
留守兒童普遍想念父母,這個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父母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面打工,不能夠照顧他們的生活,特別是他們的情感,只能給他們一些零花錢,有些孩子的零花錢是非常少的。這樣,就造成了這些孩子的“情感饑渴”。他們的年齡一般都比較小,這樣的年齡是最需要父母關愛的時候,自然相當需要這方面的關懷。而且,這些孩子都是在學校住宿。他們只能夠半月回家一次,家中可能只有爺爺奶奶,有的甚至是住在一些親友家中。在親友家,很多話,很多事都小心翼翼,也造成他們的想念與日俱增。
2.關于留守兒童出現的心理問題
大名至誠的“留守兒童”大部分都會不同程度出現心理問題,這是因為這些孩子長期得不到關愛,心里很空虛。他們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使他們對任何事物都非常敏感。比如說,他們的情緒非常容易激動,一旦和同學或者舍友發(fā)生矛盾,就會大打出手,甚至造成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有些時候,他們在生活中,或者在學習中遇到一些困難,就會選擇放棄,因為沒有人在背后支持他,也沒有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鼓勵。
3.關于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態(tài)問題
大名至誠學校的留守兒童學習狀態(tài)一般都比較差,這樣的結果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些孩子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時常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造成一段時間沒有心情學習,而這也就可能造成學生的學習空白期;這些孩子的監(jiān)護人或者是親友的文化程度都比較低,只能在口頭上簡單詢問一下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而不能夠對他們進行應有的輔導;在這些孩子當中,盛行“學習無用論”,總是會說自己的父母沒有上大學,也照樣可以每天掙到很多錢,而看不到父母勞動的辛苦。
三、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針對大名至誠中學的這些情況,關于“留守兒童”問題,我們擬定并實施了這樣的'措施:
(一)我們實習生組建了一個對于“留守兒童”的關愛小組,并且研究出一個方案。這個方案,不僅要關注這些孩子的學習,更要關注孩子的生活,特別是心理情況。這個小組的成員,主要負責自己任課的班級的孩子。因為在學校當中,任課老師對于這些孩子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而且也比較容易做相關的工作。另外,在課上任課老師也能夠針對這些孩子的學習狀況,制定專門的幫扶措施。
(二)關愛小組的成員要結對幫扶留守兒童。通過了解,我們從每個班級當中挑選出三至四名典型的留守兒童學生。每個班級,我們要安排一個具體的實習生來進行指導,我們這些實習生的主要工作是: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時刻關注這些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有必要的話,對這些學生要時時進行家訪;特別是在學習上,我們要利用課余的時間幫助他們補習功課,用成績的提高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等等。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名至誠中學“留守兒童”走出心理的困境,并且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三)建立相關檔案。對于這些留守兒童,我們要為他們建立一個檔案系統,這個系統把所有留守兒童的信息,以及我們幫扶的情況,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能夠看清楚這些孩子的成長,也能夠讓我們對他們了若指掌,更好方便對他們的幫扶工作。如果一個學生出現問題,我們就可以調出他的檔案,通過以前的情況做好幫扶工作。
(四)要發(fā)動全校師生力量。關注“留守兒童”工程,只靠我們這些實習生的力量,未免有點太小了。因此,我們決定動員全校師生的力量來進行幫扶。比如說,我們可以請示大名至誠中學的校長,為“留守兒童”開展一系列活動,比如說拔河比賽、跳繩比賽、演講比賽、歌詠比賽等等。同時,我們也申請一個專門的教室來進行心理輔導工作,輔導的任務交給我們實習生中的心理老師。另外,在“留守兒童”之間,也要開展互相幫扶活動,讓孩子之間互相關注,互相關愛,互相理解,最終使他們珍惜純潔的友誼。
(五)定期開研討會。作為我們這個關愛小組,要不定期的進行研討。對于“留守兒童”的關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經過一段時間,就要開會研討一下。研究之后,我們就能夠很好的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六)對于負責老師要實行獎罰制度。這項工作需要我們這些老師強烈的責任性,而有些老師不自覺的就容易忽略“留守兒童”工作。因此,我們要對老師的工作進行考察和審核,對審核的結果要有一定的獎罰措施。人只有有了一定的壓力,才能夠真正的發(fā)揮出自己的潛能。而獎罰的依據,主要是讓學生定期對老師的工作進行評比,打分。
(七) 要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于“留守兒童”的關愛,不能夠之關注他們本身,而應該從他們周圍的環(huán)境做起。只要他們周邊的環(huán)境好了,有了人文氣息,他們自然就會讓自己向這個方面來靠近,素質也自然就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比如說,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我們要不斷的探索新的方法,研究新的措施,讓工作在改進中得到發(fā)展;還要定期召集學生,一起開座談會,通過這種方式來聆聽學生的新聲,聽聽他們的想法。
四、結論
經過我們幾個月的努力,大名至誠中學的“留守兒童”工作依然取得了相當的效果?!傲羰貎和痹谖覀兊年P愛和幫助下,無論是在學習慣,還是在生活習慣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他們在學校都屬于寄宿生,他們現在已經明白了應該如何獨立生活;如何處理好和同學、朋友之間的關系;也明白了家長的辛苦,堅定了自己努力學習、報答父母的決心。
看到這些的效果,作為實習生的我們非常欣慰,但是我想這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希望,在我們以后的實習生當中,能夠接過我們手中的這根“責任棒”,讓“留守兒童”工作永遠接力下去。
第7篇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法制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
奎年來,農村留守兒童違法、犯罪事件及其受侵害事件逐年增多,對社會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危害越來越大,帶來了不良的社會影響。為了有效的降低這種危害性,連云港市贛榆縣婦聯聯合縣司法局組成聯合調研組,發(fā)放問卷調查800份,其中有效問卷785份,并通過進村進行入戶深度訪談,受訪留守兒童共有583名。
一、背景與現狀
(一)農村留守兒童犯罪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農村留守兒童違法、犯罪比例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逐年增加。二是農村留守兒童犯罪年齡越來越低齡化。三是農村留守兒童違法、犯罪事件的社會破壞性越來越大。農村留守兒童法律知識匱乏、法制觀念淡薄,往往是他們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法制教育、增強農村留守兒童法制觀念的工作,迫在眉睫。
(二)農村留守兒童自身受侵害事件頻發(fā)。近年來,關于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拐騙、性侵犯等惡性事件屢見報端,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監(jiān)護狀況令人堪憂,農村留守兒童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二、主要做法
(一)送法進學校,增加農村留守兒童學法興趣。贛榆縣婦聯聯合縣司法局大力開展兒童權益保護宣傳教育,積極為留守兒童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此次宣傳活動以學校為主陣地、主渠道,積極推進法制教育進課堂活動,確保農村留守兒童法制宣傳教育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舉辦以“爭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為主題的“送法進學校”活動,做到“四個一”:上一堂“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法制教育課;配一套青少年法制教育圖書音像資料;設置一個青少年法制教育固定宣傳欄;開展一場法律知識有獎問答等方式,激發(fā)廣大中、小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的學法興趣和守法意識。
(二)送法到課外,豐富農村留守兒童課外生活。豐富課外生活,讓他們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接受法制教育??h婦聯、縣司法局為外出務工者相對較多的幾所“留守兒童之家”送去法制故事、繪畫、漫畫等10多類法制書籍1000多冊,并將創(chuàng)作拍攝的8集《法在身邊》法制情景劇制作成dvd光碟,向全縣“留守兒童之家”贈送發(fā)放。同時,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未成年人保護行動”和“爭做文明守法小公民”活動,并與一些家庭特別困難的留守兒童結成“一幫一”對子,著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三)送法到身邊,開辟農村留守兒童綠色通道。為有效保護留守兒童合法權益,開辟農村留守兒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向全縣所有留守兒童之家發(fā)放了法律援助卡,按照“應援盡援”的要求,對涉及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法律問題,進一步降低門檻、簡化條件,實行隨來隨辦;各鄉(xiāng)鎮(zhèn)法律援助工作站還負責收集登記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信息資料庫,優(yōu)先受理、精心辦理涉及農村留守兒童及其家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案件,最大限度地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全縣累計辦理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案件百余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三、存在問題和原因
(一)家庭原因: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對子女的教育基本上失控,使得農村留守兒童處于無人管教的地步。
(二)學校原因:一部分學校只注重升學率和在校學生的管理,學生在家中的時間缺少有效監(jiān)管。
(三)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沒有形成各級組織齊抓共管的活力。
四、下一步工作
贛榆縣婦聯立足實際,下一步將聯合縣司法局,進一步構建農村留守兒童法制教育的長效機制。建立科學、規(guī)范、有效的農村留守兒童法制教育體系,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三結合的教育模式,使農村留守兒童法制教育滲透于各個方面??h司法局將有計劃地培養(yǎng)法制教育師資隊伍,還應加強對全體教師法律知識的培訓,不斷強化農村留守兒童法制教育的師資力量。
第8篇 留守兒童教育關愛情況自查報告
留守兒童教育關愛情況自查報告1
為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發(fā)展情況,切實抓好農村留守兒童義務教育工作,我校根據教育局文件精神的要求,將我校前一階段留守兒童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一次前面自查,現將我校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摸清現狀,分析實情
xx小學位于沈家畈村。我校有61名學生,學生來源自農村,留守兒童較多。我校開展了“留守兒童”專項調查工作,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學?!傲羰貎和笨倲禐?3人,占學校學生總數的32%,其中男12人,女11人,但這些弱勢群體的成長與發(fā)展卻關系著學校的生存發(fā)展,牽動著廣大教職員工的心。
“留守兒童”大致分為三類:一是祖輩監(jiān)護型,即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yǎng)的形式,屬于這種類型的“留守兒童”約占82.7%;二是父母單方監(jiān)護型,就是由父親或母親一方監(jiān)護,屬于這種類型的“留守兒童”約占13%;三是親朋監(jiān)護型,即由親戚(非直系親屬)朋友代為監(jiān)護,屬于這種類型的“留守兒童”約占4.3%。“家庭教育的缺位”、“父愛母愛的缺失”、“溝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監(jiān)護的缺乏”,使得“留守兒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學習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現諸多問題,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影響了教育的均衡公平。關注、關心、關愛“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不僅是對他們個人成長的關愛,而且是對社會對國家負責的體現;不僅是對不斷發(fā)展的勞務經濟的支持,也是對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力支撐,更是學?!坝酥辽稀⒑椭C發(fā)展”辦學理念的內在要求。
二、組織保障,構建網絡
1、學校成立“留守兒童工作小組”:由學校校長吳斌組長、教導主任楊坤任副組長,各班主任擔任小組成員,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2、協調社會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兒童”
為了讓“留守兒童”安心學習、健康成長,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氛圍。我校教師以師德教育為出發(fā)點,將關愛留守兒童問題作為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黨員、教干與貧困生建立結對幫扶對象,實行一對一的幫扶。在班級內、少先隊組織中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營造了愛的氛圍,尊重留守兒童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學校構建了立體育人網絡,師生員工多位一體,創(chuàng)辦了“留守兒童之家”。
三、健全制度,創(chuàng)新機制
學校先后出臺了《留守兒童獎勵制度》、《留守兒童幫扶制度》、《留守兒童之家工作人員職責》、《留守兒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四、拓寬思路,活動育人,開展“十個一”活動
1、建好一個“留守兒童之家”,學校建立一個“留守兒童之家”,室內布置做到溫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檔案資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兒童檔案袋,有一部電話機、一臺電視機和dvd機、一臺計算機、有一定數量的藝體器材、有可供閱讀的圖書,每天安排一名老師輪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學生心理咨詢,并利用雙休日、節(jié)假日組織留守兒童在“家”中開發(fā)活動。
2、開通一部親情電話。學校開通一部親情電話,將電話號碼公開,為留守兒童在休息時、雙休日或節(jié)假日與家長聯系、溝通提供方便,增進學生與家長的感情。
3、落實一名代理家長,每位留守兒童落實一名代理家長,每位老師必須作一名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尤其是做無人監(jiān)護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
4、舉辦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各班每月舉辦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教育學生遵紀守法、了解安全常識,讓學生身心都健康。
5、參加一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各班要成立各種課外興趣小組,組織“留守兒童”至少參加一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
6、談一次心。代理家長每周與“留守兒童”談一次心,了解他們一周的學習、生活、情緒、交友、身體等方面的情況,交流感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心理。
7、讀一本好書。老師或代理家長指導學生每學期讀一本好書。三年級以上學生寫讀后感,并分年級段進行書評,陶冶學生的情操。
8、寫一封親情書信。代理家長監(jiān)督、指導“留守兒童”利用傳統節(jié)日、長輩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給遠方的家長寫一封親情書信,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尊敬師長的傳統美德。
9、過一個快樂的生日party。各班要建好“留守兒童”學生生日,記入檔案,要大力開展“留守兒童”贈一張生日卡、寫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簡便易行、溫馨祥和的活動,讓每位“留守兒童”過一個快樂的生日。
10、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老師、代理家長引導學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為家庭、為學校、為班集體爭光添彩,培養(yǎng)學生的榮譽感和上進心。在各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我校作了大量細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自信心有了,自理本領多了,自立能力強了,理解父母深了,人格更加健全了,學校教學質量也顯著上升了。
(二)、存在的問題
1、農村學校辦學經費仍然困難,教育教學設施落后,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所需要的開支,學校這個大家庭也負擔不起,經費不足,大大制約了“關愛工程”工作的進度和質量,學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時,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師和相關人員也是制約“關愛工程”的問題之一,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yè)的心理教育培訓或由專業(yè)人員進行指導迫在眉睫。
2、經驗不足,活動開展還不令人滿意。
3、家長打工地點不定,聯系方式就不定,再聯系起來十分困難。我校留守兒童之家雖然建立并已經向留守兒童開放,但是我校“留守兒童之家”是新建設的。如何發(fā)揮“留守兒童之家”的教育作用,讓留守兒童的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長,還有待于各級領導關心、支持,更有待于自我加壓、自我探索。
(三)、努力方向
1、加強學校內部管理,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及時得到老師的關心和幫助,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樹立學習自信心。
2、我們將繼續(x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認真貫徹《新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省市有關“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大“留守兒童”工作力度,做細、做實、做好“留守兒童”工作,積極摸索留守兒童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引領留守兒童在同一片藍天下做學習、生活的強者,營造快樂成長天地。讓他們感受到春風沐浴雨露、健康快樂和諧成長,從而擁有自己美好的明天!
留守兒童教育關愛情況自查報告2
我校在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深入貫徹省、市、區(qū)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各項要求,切實改善了我校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發(fā)展狀況,促進了我校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初步解除了外出務工家長的后顧之憂?,F就將我校關愛留守兒童各項工作進行匯報:
一、深入調研,準確掌握全校留守兒童情況
開學初,對全校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進行一次以班級為單位的系統排摸,全校共1924人,留守兒童占102人,其中父母雙方外出有45人,父母單方外出有57人,分別予以登記造冊,做到了家底清、情況明,建立了檔案,為切實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大部分兒童留在家里隔代看護,少數留守兒童寄托給親戚看護。
二、制定方案,構建留守兒童關愛網絡
我校根據區(qū)教育局文件精神,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并制定《梅列區(qū)實驗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方案》,明確了職責,分解落實了任務,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學校成立由校長、主任和班主任組成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構建層層推進、齊抓共管的留守兒童關愛網絡,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順利開展,這樣有利于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
三、多措并舉,大力實施留守兒童關愛行動
1、開展結對關愛系列活動。積極動員志愿者、教師、社會等各方面力量,廣泛開展與留守兒童結對關愛活動,為留守兒童尋找“愛心媽媽”、使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心有人愛、身有人護、學有人教、難有人幫”。目前,通過關愛人員與結對兒童面對面交談、與結對兒童家長交流、與結對兒童共同活動等方式,在生活、學習、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足夠的幫助。
2、針對留守兒童學生心理比較脆弱,我校有計劃地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及按年級設計的分層活動,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留守兒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3、開展貧困留守兒童幫扶結對活動。老師與貧困留守兒童結對資助,確保留兒學業(yè)正常。還組織一些老師慰問貧困留守兒童。
4、建立“留守兒童”家長教育聯系制度。利用家長會、重大節(jié)假日家長回家之機對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開展對監(jiān)護人專門知識的培訓和教育,讓他們明確教育子女的職責,切實承擔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和義務。
5、開展“留守兒童”人文關愛活動。根據兒童的興趣愛好,經常組織開展各類趣味活動,如組織留守兒童參加文化演出、兒童畫比賽、寫字比賽等。班主任、老師和愛心媽媽利用假期,親自登門或用電話對所結對幫扶的留守兒童進行家訪,詳細了解留守兒童家庭情況,留守兒童在家表現等,同時將留守兒童在校內的表現告知留守兒童家長。
6、強化宣傳。通過校園廣播、會議等多種形式,宣傳報道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進展情況,抓好典型宣傳,讓全社會都了解關注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動員引導全社會力量都來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輿論和關愛氛圍。
四、“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上,我們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取得了一些的效果,但仍存在許多讓人頭痛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長管理存在的問題
學生家長長期在外務工生活,價值觀發(fā)生改變;學生厭學現象尤為突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上學問題淡薄、漠視,有的家長認為,考大學成本高、工作難找,只要識文斷字就可以了,打工賺錢才是最重要的。
(二)留守兒童自身心理、行為存在的問題
1.自卑孤僻,不愛說話、沉默寡語,缺乏愛心、熱情,缺乏上進心和責任感,不主動與人溝通交流不敢當眾發(fā)言、回答問題,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在學習上、交往上的挫折影響較大。
2.妒忌心強,處事多疑。留守兒童渴求父母的愛,卻無法得到滿足,心里失衡感到痛苦;那些由親戚帶養(yǎng)的留守兒童總覺得寄人籬下,總認為親戚另眼相看,心情不好,時常感到他人對自己的淡??;只有親生父母才處處事事原諒自己,而親戚卻處處為難自己,最后什么人的話也不聽。
3.性格內向,自控能力差,認識能力有限,精神空虛。
4.無感恩意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留守兒童從小就缺少父母的愛和教育;自我封閉,對別人的關心和照顧認為是應該的,不必感恩。
五、對“留守兒童”教育的建議
1、學校教師要經常和留守學生交心談心,充分了解他們的心靈世界,給予他們一定的支持和照顧。
2、盡可能地和留守學生的家長取得聯系,和他們思想達成一致,共同教育留守學生,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一線牽。
經過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兒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的行為習慣好了,成績提高了,待人接物禮貌了,自立、自主、自強了……我們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工作,也許現在還僅僅是起了個頭。但是在那么多人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有決心對這項工作進行不斷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這項工程,為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做出新的貢獻。
留守兒童教育關愛情況自查報告3
我?!读羰貎和瘜W業(yè)不良常見表現及教育對策的研究》是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xxx”重點課題《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的子課題,xx年九月立項。實驗研究已進行一年,現自查如下:
我們于xx年6月制定了課題實驗方案,后又根據評審組評審意見對方案進行了修改完善,闡釋了課題研究的理論與實踐背景,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和內容,成立了課題實驗領導小組。之后,召開了課題組全體成員參加的課題會,明確了任務,采取分階段、循序漸進的策略,課題研究有序展開。
1、課題的準備
實驗的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確定研究課題,制訂實驗方案,成立課題組,明確職責分工和進行實驗教師的學習培訓。其中,實驗教師的學習培訓是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1)組建課題組
成立由校長室、教科室和實驗教師組成的'課題組。校長負責對課題研究的協調,教科室負責教師的培訓、課程的組織落實、課題的管理,實驗教師具體負責各自班級的實驗工作。
(2)教師學習培訓
首先,課題立項后,我們召開了課題組實驗工作專題會議,向實驗教師宣講實驗方案,使教師對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內容、方法、步驟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數。二是采取集中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育理論的學習培訓,向教師推薦相關學習資料,為課題研究的開展打下理論基礎,做好技術上的準備。
2、課題的實施過程
第二階段為課題研究初步實施階段,從本階段開始,研究進入實踐操作階段。
(1)資料準備。實施之前,我們首先進行了相關的資料準備,包括我校所有留守兒童的相關資料,為實驗過程中進行對比分析做準備。
(2)會議動員。9月底,專門召開了一次實驗動員會,就實驗的開展做了布置并相互交換意見,統一認識,以利于實驗的開展。
(3)課例研討。通過開設研究課進行實驗研討,分別于10月、11月、12月份各進行了一次研究課,實驗教師通過互助研討,及時發(fā)現研究中的問題,吸取他人經驗,改進自身不足,對實驗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進作用。
(4)經驗交流。20xx年1月份我們舉行了實驗人員的專題交流,實驗教師通過交流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5)檢測分析。進行了問卷調查對比分析,學生學習水平測評對比分析,學習成績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留守兒童的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和提高。
(6)積累資料。一年的實驗,我們積累了諸如實驗課例、實驗論文、數據資料等實驗資源,為以后更好的開展實驗工作積累了經驗。
(7)階段總結。課題組于20xx年二月初進行了階段性實驗總結,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為下一階段的實驗工作做準備。
通過本階段的實驗研究,我們逐步理清了實驗思路,初步形成了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一些經驗,實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課題實驗成果:
1、建立了課題研究檔案,積累了諸如實驗課例、教學論文,實驗數據,為后續(xù)實驗打下基礎。
2、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并根據實際情況隨時修改。
課題實驗的基本經驗:
1、留守兒童通過實驗教師的教育,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與提高。
2、實驗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教師的不斷學習是開展好實驗的保證。開展實驗研究要求教師具有全面、深厚的知識底蘊,需要集教師的集體智慧,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教學研究能力。
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初步實驗階段,我們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很粗糙,在各項具體內容的研究上還不夠深入,這是我們下一階段要認真考慮的主要問題,把實驗研究工作進一步推向深入。
2、教師各方面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加強培訓,提高教師實施的能力還是今后工作中的關鍵問題。
根據《中國青年報》在《他們是當下中國最容易受傷害的人》的報道中說,湖南省漣源市荷塘鎮(zhèn)遭遇一場特大洪災,12名兒童死亡,其中11個“留守兒童”。據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長,孩子的心理問題越嚴重。他們雖然隅居農村看似與我們毫不相干,可是誰又能無視他們的存在和將來對社會的影響?留守兒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孤兒,他們的成長與中國的未來也息息相關。
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xiāng)二元體系松動的一群“制度性孤兒”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掙錢,爭取或獲得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為在城市里,或自身難保,或無立錐之地,無法將他們的子女帶進城里,留在自己的身邊。同時為了生活或生存,他們不能夠輕易的離開自己的工作,不能輕易的離開城市,就是在這種帶不出與回不去的雙重矛盾中,留守兒童雖然有父母,但是他們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于長期被托養(yǎng)或寄養(yǎng),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中國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他們關乎整個農村教育和社會進步,魯迅曾發(fā)出“救救孩子”呼聲,現在是該“救救”留守兒童的時候了。
第9篇 留守兒童教育調查報告2023
一、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工作的具體做法和主要成效
(一)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
隨著我縣城鎮(zhèn)化深入發(fā)展,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多,出現了大量留守兒童,xx年我縣留守兒童占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12.9%,留守兒童在親情關懷、生活照顧、家庭教育和安全保護等方面面臨一系列突出問題。滎經縣教育局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建立了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領導機構,積極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充分發(fā)揮各中小學校在留守兒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建立了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領導機構。
為加強留守兒童的關愛和教育工作,滎經縣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副局長和局黨組成員為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和中小學校長為成員的滎經縣教育局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學校也相繼成立了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學校黨政、工、團、少先隊負責人和班主任為成員,明確各部門及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責任,形成同心協力、齊抓共管的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工作機制。
2.關工委組織悉心關愛留守兒童成長。
教育局和學校均成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把關注特殊青少年,關愛留守兒童作為關工委的重要工作內容,努力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二)積極改善留守兒童的教育條件。
1.積極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
針對山區(qū)教育工作和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多的特點,我縣結合“5.12”和“4.20”地震災后重建工作,積極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一是進一步改善泗坪中學等6所初中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二是把三合小學等7所小學新建成寄宿制學校。目前,我縣農村寄宿制學校13所,xx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寄宿制學生1328人,xx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寄宿制學生1064人。
2.改善留守兒童的營養(yǎng)狀況。
全縣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共有學校31個校點,享受學生約6727人。其中: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23所,在校學生5500人;鄉(xiāng)鎮(zhèn)初中3所,在校學生1021人;村小及教學點5所,在校學生206人。按《滎經縣xx-xx年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食堂供餐模式實施方案》總體目標,我縣從xx年9月起開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食堂供餐模式試點。選定寶峰小學、安靖小學、烈太小學、天鳳小學、新建小學5所學校為營養(yǎng)改善計劃食堂供餐模式試點學校,享受學生690人。xx年秋季學期開學,計劃新增青龍小學、青龍復興村小、民建小學、民建大坪村小、新廟小學、三合小學、石龍小學共7所學校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供餐模式轉向食堂供餐,享受學生850人。其余學校到xx年實現營養(yǎng)改善計劃食堂供餐全覆蓋。
(三)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
1.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檔案,進一步完善聯系留守兒童制度。
(1)基本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全縣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包括留守兒童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學校班級、家庭住址、父母外出務工情況及聯系電話、監(jiān)護人等基本信息。各校以班為單位建立留守兒童花名冊,對留守兒童實行動態(tài)管理,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奠定基礎。
(2)探索建立留守兒童聯系卡制度。
案例1 花灘小學作為滎經縣規(guī)模最大的一所農村小學,目前,有留守兒童177人,分布在全校27個班級中,占全校學生比例13.7%。為了加強留守兒童的關愛和教育工作,學校建立并逐步完善留守兒童聯系卡制度。落實具體聯系責任人,各班班主任負責聯系該班的留守兒童,學校行政人員及領導小組成員有針對性地聯系3名留守兒童,隨時掌握、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等方面情況。
民建彝族鄉(xiāng)雙語寄宿制小學進一步完善留守兒童聯系制度和幫扶制度。班主任負責聯系該班的留守兒童,每名教師負責聯系、幫扶一名留守兒童,學校行政人員及領導小組成員有針對性地聯系了2名留守兒童,一名好學生幫助一名學習有困難或行為習慣較差的留守兒童“一幫一”手拉手活動,經常與結隊與幫扶學生談心、交流、溝通,隨時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并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2.廣泛開展思想道德實踐活動。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導,制定了《滎經縣xx年德育工作要點》(滎教發(fā)[xx]7號),統一安排布置全縣德育工作。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讓學生牢記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充分利用開學畢業(yè)、入隊入團、成人儀式等契機,開展有莊嚴感的典禮活動;堅持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班、團隊活動,并利用張貼標語、校園廣播、黑板報、學校法制宣傳欄等途徑,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持以活動為載體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文明禮儀和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
狠抓學生一日常規(guī)工作,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納入對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考核內容。
3.大力開展法制進校園工作。
結合我縣中小學教育工作實際,滎經縣教育局制定了《xx年法制進校園方案》(滎教函[xx]16號),統一安排布置全縣中小學校開展“法制進校園”工作?;窘⒘朔ㄖ平逃贫龋餍栏癜凑战逃空n程計劃設置要求,上好法制教育課,做到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認真抓好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第二課堂。組織建立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法制教育網絡。加強對留守兒童進行安全教育。
案例2 xx年4月上旬,各中小學校利用黑板報開設了班級法制教育陣地,學校同時組織了一期法制教育宣傳專欄。4月中下旬,各中小學校均聘請法制副校長或者司法機關聯系人到學校開展法制教育講座。部分學校還根據實際開展了中小學生法律知識競賽活動。
滎經縣教育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把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列為xx年工作要點,并開展了相關工作。4月21日,教育局關工委組織到新添中學、石龍小學等學校開展“加強法制宣傳,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的主題報告會。4月22日,教育局關工委組織到嚴道四小、花灘小學等學校進行“法制進校園”工作調研。
截至目前,全縣近xx0師生無違法犯罪行為發(fā)生,廣大青少年學生的行為越來越規(guī)范,學生小手牽大手的法制教育活動影響著家長和周圍的鄰居、朋友。
4.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雅安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組的指導下,滎經縣各中小學校結合地震災后學生心理輔導,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詢、心理矯正等教育內容,請相關心理學教師為學生作心理教育講座,使學生的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得到及時矯正。
案例3 滎經中學由心理學專職教師陳詩瑞老師在初中部各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并通過學校心聯小屋、承辦滎經縣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討會和邀請川大心理學師生到校舉辦心理講座等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對學校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問題的及時疏導,以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增強學生的適應性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5.加強留守兒童工作的管理。
建立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考核機制。教育局把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列入學校工作目標,加強檢查考核。學校和班級每學期對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進行總結,定期召開研討會、交流會,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新的路子;定期對班級、部門和教師進行考評,考核結果納入教師工作業(yè)績;加強留守兒童的考核表彰,對各方面表現好和進步大的留守兒童利用“六一”和每期散學典禮進行單項表彰。
6.創(chuàng)新家長學校機制。
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和家訪等途徑,定期對留守兒童家長或監(jiān)護人進行家庭教育培訓、交流,不斷提高家教水平和監(jiān)護能力,幫助他們更新家教理念,學習掌握家教知識和方法。聘請法制副校長和社區(qū)人士到學校進行專題講座。努力形成學校、社會、家庭教育合力,共同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四)把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落到實處
1.落實留守兒童幫扶制度,開展“一幫一”手拉手活動。
各校均建立了留守兒童幫扶制度,積極開展“一幫一”手拉手活動。一名好學生幫助一名學習有困難或行為習慣較差的留守兒童,學校要求每位學科教師要經常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無償補課、“開小灶”等進行轉差提高工作。
案例4 嚴道四小是一所城鎮(zhèn)完全小學,現有教學班級13個班,學生579人,留守兒童195人,留守兒童占學生總數的33.6%,留守兒童問題正日益凸顯。學校落實留守兒童幫扶制度,大力開展“結對子”活動。班主任組織學生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學習、生活上相互關心和幫助;同時,學校發(fā)動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子,一個或幾個教師負責一個村(居委)的留守兒童,對其進行不定期的家訪和生活上的一些關心和照顧,做到定點、定人聯系。
滎經中學、嚴道一中、嚴道二中、花灘中學、泗坪中學等學校專門為住校的留守兒童開設晚自習,選排教師進行輔導,宿舍管理人員對住校留守兒童關愛呵扶,嚴格管理。
為了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和特長,各校均成立了興趣活動小組,讓留守兒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參加相應的興趣小組。
2.開展人文關愛活動,真情關愛留守兒童。
除了在學習上優(yōu)先輔導、生活上優(yōu)先照顧、活動上優(yōu)先安排外,各學校還要求師生不得歧視留守兒童,要求班主任及科任教師要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堅持啟發(fā)、引導原則,強化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訓練,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生活的能力,不斷彌補他們親情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的消極影響??h教育局號召師生為經濟困難的留守兒童捐衣物、捐學習用品,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各學校依托社區(qū)優(yōu)勢,發(fā)揮“五老”作用,讓社區(qū)參與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如:幫助留守兒童落實解決低保,共同整頓校園周邊環(huán)境,嚴禁上網吧等,積極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外部環(huán)境。
3.建設并充分利用愛心書屋和愛心之家。xx年,我縣建成愛心之家7個、愛心書屋6個;xx年已建成留守學生愛心書屋和留守學生愛心之家28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1個。利用愛心書屋和愛心之家,開展有利于留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形式多樣的活動,為留守兒童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和學校留守學生之家、留守學生書屋暑期為留守學生開放。
案例5 民建彝族鄉(xiāng)雙語寄宿制小學是滎經僅有的兩個彝、漢雙語學校之一。學校現有學生300余人,其中留守兒童111名,約占全校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在縣教育局、民建彝族鄉(xiāng)黨委政府的支持和雅安市教育基金會的援助下,學校準備在鄉(xiāng)政府內建立民建彝族鄉(xiāng)建樂村“留守兒童之家”,目前正在進行物資采購,預計于xx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4.大力開展各類資助和慰問活動。
構建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勤工助學為輔,獎助學金、困難資助等資助體系,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縣的“獎、貸、助、補、減免”等資助政策,以“不讓一名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而輟學”為工作目標,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基本學習和生活費用。xx年我縣資助留守兒童在內的貧困學生6220人,資助金額達625萬余元;xx年上半年,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免學雜費學生數14744人,義務教育階段免學費提供教科書學生數14744人,義務教育階段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1115人。
案例6 xx年4月,關愛留守兒童“恒源祥”品牌向全縣100名留守、孤殘兒童發(fā)放100件愛心毛衣;章浩龍先生自xx年起,長期資助我縣貧困留守學生,4年來先后捐資30余萬元,共資助我縣貧困留守學生260余人,xx年又為胡長保小學50名貧困留守學生帶來360元/人的關愛助學金。今年上半年,“女市長教育基金”、“自貢市對口資助滎經縣困難學生”、“章浩龍基金”、“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等11項國家、愛心企業(yè)和慈善基金已經發(fā)放到位,資助總額為134.11萬元,受惠學生為2082人次; “育英助學計劃”、“微塵基金”、“藍天春蕾女童班”、“音樂之聲 我要上學”、“扶貧移民局資助”、“共青團委尋找?guī)椭щy青少年群體” 6個資助項目已按照上級要求完成資料收集、上報工作,待資金發(fā)放到位,屆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助人次將增加約415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留守兒童的學習普遍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性、自覺性不強,作業(yè)不能按時完成,應付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不到 20 %,65 %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部分留守兒童學科檢測成績只有40、50分,逃學、厭學現象比較普遍。
2.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wèi)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代養(yǎng)人教導,頂撞長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不服管理,逃學、早戀、抽煙、喝酒、說謊、打架,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成為了“問題兒童”。
3.留守兒童心理出現偏差,少數留守兒童出現心理障礙。留守兒童大多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周歲后,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
案例7 嚴道四小對100名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極,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上課常常發(fā)呆,不愿意回答老師的提問,集體活動也不愿意參加,經常獨自一人躲在一個角落。
4.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出現偏差,教育和關愛力度不夠。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責任完全推給學校和監(jiān)護人,鄉(xiāng)(鎮(zhèn))政府、村社、社區(qū)忽略了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和教育,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沒有形成合力,教育和關愛力度不夠。
(二)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學校教育往往處于事倍功半的尷尬境地。留守兒童一旦在某個學習環(huán)節(jié)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厭倦學習、不求上進。
2.監(jiān)護管理力度不夠。隔代教育徘徊于溺愛的誤區(qū)。當前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父母委托的監(jiān)護人多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年紀較大的人。天鳳小學對本校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情況進行調查,監(jiān)護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占56%;無人監(jiān)護占26%;監(jiān)護人是其他親戚占18%。作為一個特殊的監(jiān)護群體,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于隔代監(jiān)護,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重“養(yǎng)”輕“教”, 過分遷就,甚至放任自流,只“養(yǎng)”不“教”;其次,是托管(新型產業(yè)),同時監(jiān)護幾十個小孩,也只能讓孩子們吃飽,按時上學,他們的表達能力不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不夠了解,不能給予他們必要的法律、安全、衛(wèi)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識的幫助、指導,不能在學習上、心理上予以輔導。
3.教育方法簡單。一部分留守家長有溺愛和偏愛的傾向,把孩子當“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出了問題又是簡單粗暴,動輒拳腳,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教育,或者干脆放縱與不管。他們中一些人早出晚歸與社會上閑雜人員來往,沾上小偷小摸惡習或癡迷于電子游戲,光顧不良網吧,整天神智恍惚。
4.溝通難度大,家校聯系少。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工作,學校老師很難見到孩子父母面對面交流,即便是了解孩子父母的聯系電話,基于學生的數量和學生問題的復雜性,教師也很難做到長期堅持與家長溝通并電話反映學生真實表現和存在的問題。同時,大部分外出務工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很少主動了聯系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情況,導致家庭和學校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的信息溝通不暢。
5.學校教育力不從心。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的教育完全寄望于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由于學生多,教學任務重,心有余力不足。非寄宿制學校的留守兒童在學校的時間有限,教師對他們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與家長的溝通難以實現,很難為留守兒童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在學習上、生活上難以給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對那些有問題的留守兒童難以管理。
三、對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1.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加大農村教育投入,擴大寄宿制學校的覆蓋面。讓留守兒童集中到學校學習和生活,一是可以解決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監(jiān)管不力的問題;二是方便學生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三是有利于同學間的交流,利于留守兒童發(fā)展積極向上、開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四是可以基本排除留守兒童在往返途中的安全隱患。
2.學校應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發(fā)揮主導作用。學校繼續(xù)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一是從生活上和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心和關愛;二是針對留守學生特點,強化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訓練,在教學中加強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三是通過書信、熱線電話等形式,加強與留守學生家長的溝通,為增進孩子與父母的聯系創(chuàng)造條件;四是大力開展各類資助,竭力幫助貧困留守兒童。
3.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引導家長重視對留守子女的教育。社會各方面應針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宣傳普及家教知識,教育進城務工的農村家長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確教育子女的職責。在留守兒童父母回鄉(xiāng)探親時,組織他們參加家長學校培訓活動,召開家長會,引導他們經常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同時教育臨時監(jiān)護人真正負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注重道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4.發(fā)揮基層組織作用,構建社會關愛網絡。各鄉(xiāng)鎮(zhèn)、村(居)委會應盡快做好留守兒童檔案的建設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有關情況,針對各類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采取積極措施,和學校、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更切合實際地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生活問題。對于那些生活較困難和問題突出的留守兒童要特別關注,建立社區(qū)幫扶中心,并組織干部到留守兒童家里慰問,切實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實際問題。要加強農村基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負責,統籌鄉(xiāng)村學校的老師、村婦代會、退休老同志、共青團員等各方面力量,給予留守兒童“一對一”的特別關懷,組織他們開展有益的集體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讓遠離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合力營造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
第10篇 關于大名至誠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研報告的
摘 要:大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墒牵S著現代經濟的發(fā)展,以農業(yè)為主的大名縣經濟發(fā)展不是很理想,現在依然是國家級貧困縣。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名縣產生了很多富余勞動力,這些富余勞動力自然就要向城市轉移。伴隨著大名縣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催生了一大批“留守兒童”。在我所實習的學校——至誠中學,就是一所半數以上都是留守兒童的學校。作為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我們這些實習生義不容辭應該解決的。本次調研主要是應用問卷調查的問題來進行,并探究相關的措施來解決。
關鍵詞:留守兒童 教育問題 探究
一、引言
大名至誠中學,是一所私立的鄉(xiāng)村基層中學。該校現在有學生2400人,其中60%以上都是留守兒童。大名是一個以農業(yè)為主的縣,當地的居民僅僅靠務農很難維持生計,只要到外地打工。而對于打工的父母來說,只能將孩子留在家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當中。從這個層面來說,大名至誠學校能夠有這么多的留守兒童,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而這些留守兒童,因為遠離家長,容易產生各種問題,特別是心理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祖國未來的發(fā)展,依靠的是現在正在逐漸成長的學生。而對于國家和社會來說,已經對“留守兒童”問題,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從“留守兒童”出現到現在,已經有很多專家對這個問題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究。在這些探究當中,有一個很著名的理論——石柱模式。我們作為初出茅廬的實習老師,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再次探究一些大名至誠中學的“留守兒童”情況雖然說“留守兒童”問題有些方面是非常相似的,但是作為他處在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當中,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出自己的結論了。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希望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調查,最終找到真正影響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原因。分析出原因之后,就能夠施行有效地措施,幫助本?!傲羰貎和弊叱隼Ь?。最終,我們要達到的目標是:為大名至誠的“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出一個健康、和諧的生存和成長環(huán)境,進而提高他們的素質。我們用表格的形式將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來(七年級六個班留守兒童)。
二、方法
(一)問卷反饋
利用調查問卷的方式來進行,問卷的對象是七年級留守兒童256名(七年級一共有學生324名),回收問卷234份,其中有效問卷227份。
表一:關于留守兒童父母回家的頻率
父母回家的頻率留守兒童所占百分比
兩個月一次5.7%
半年一次24.6%
一年一次65%
好多年一次5.6%
表二:關于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想念程度
對父母想念程度所占比例
非常想念75.5%
一般12.7%
對父母不想念,依賴爺爺奶奶或者親友11.8%
表三:關于留守兒童和學生發(fā)生矛盾處理的方式
和學生發(fā)生矛盾處理方式所占比例
吵架或者打架46.6%
向父母訴說15.7%
悶悶不樂23.5%
其他方式23.2%
表四:關于留守兒童對學習的態(tài)度
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所占比例
很認真,很努力23.4%
一般53.5%
厭惡學習23.1%
表五:關于留守兒童心理狀態(tài)
心理狀態(tài)所占比例
很樂觀12.4%
心里有時會非常郁悶56.3%
孤僻,不合群22.5%
厭惡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8.8%
(二)由調查問卷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
在大名至誠中學留守兒童當中,父母大部分都是很長時間不能回家,一般都是一年回家一次,或者回家兩次;這些孩子,對父母一般都非常想念,而且時常會因為這個問題無心學習,或者產生一些心理問題;這里的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大部分都不怎么上心,而且流行“學習無用論”。這些所有的“留守兒童”都會出現的問題,也有很多地方出臺了各種措施,有的措施已經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探索原因:
1.關于留守兒童對父母想念:
留守兒童普遍想念父母,這個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父母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面打工,不能夠照顧他們的生活,特別是他們的情感,只能給他們一些零花錢,有些孩子的零花錢是非常少的。這樣,就造成了這些孩子的“情感饑渴”。他們的年齡一般都比較小,這樣的年齡是最需要父母關愛的時候,自然相當需要這方面的關懷。而且,這些孩子都是在學校住宿。他們只能夠半月回家一次,家中可能只有爺爺奶奶,有的甚至是住在一些親友家中。在親友家,很多話,很多事都小心翼翼,也造成他們的想念與日俱增。
2.關于留守兒童出現的心理問題
大名至誠的“留守兒童”大部分都會不同程度出現心理問題,這是因為這些孩子長期得不到關愛,心里很空虛。他們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使他們對任何事物都非常敏感。比如說,他們的情緒非常容易激動,一旦和同學或者舍友發(fā)生矛盾,就會大打出手,甚至造成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有些時候,他們在生活中,或者在學習中遇到一些困難,就會選擇放棄,因為沒有人在背后支持他,也沒有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鼓勵。
3.關于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態(tài)問題
大名至誠學校的留守兒童學習狀態(tài)一般都比較差,這樣的結果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些孩子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時常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造成一段時間沒有心情學習,而這也就可能造成學生的學習空白期;這些孩子的監(jiān)護人或者是親友的文化程度都比較低,只能在口頭上簡單詢問一下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而不能夠對他們進行應有的輔導;在這些孩子當中,盛行“學習無用論”,總是會說自己的父母沒有上大學,也照樣可以每天掙到很多錢,而看不到父母勞動的辛苦。
三、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針對大名至誠中學的這些情況,關于“留守兒童”問題,我們擬定并實施了這樣的措施:
(一)我們實習生組建了一個對于“留守兒童”的關愛小組,并且研究出一個方案。這個方案,不僅要關注這些孩子的學習,更要關注孩子的生活,特別是心理情況。這個小組的成員,主要負責自己任課的班級的孩子。因為在學校當中,任課老師對于這些孩子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而且也比較容易做相關的工作。另外,在課上任課老師也能夠針對這些孩子的學習狀況,制定專門的幫扶措施。
(二)關愛小組的成員要結對幫扶留守兒童。通過了解,我們從每個班級當中挑選出三至四名典型的留守兒童學生。每個班級,我們要安排一個具體的實習生來進行指導,我們這些實習生的主要工作是: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時刻關注這些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有必要的話,對這些學生要時時進行家訪;特別是在學習上,我們要利用課余的時間幫助他們補習功課,用成績的提高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等等。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名至誠中學“留守兒童”走出心理的困境,并且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三)建立相關檔案。對于這些留守兒童,我們要為他們建立一個檔案系統,這個系統把所有留守兒童的信息,以及我們幫扶的情況,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能夠看清楚這些孩子的成長,也能夠讓我們對他們了若指掌,更好方便對他們的幫扶工作。如果一個學生出現問題,我們就可以調出他的檔案,通過以前的情況做好幫扶工作。
(四)要發(fā)動全校師生力量。關注“留守兒童”工程,只靠我們這些實習生的力量,未免有點太小了。因此,我們決定動員全校師生的力量來進行幫扶。比如說,我們可以請示大名至誠中學的校長,為“留守兒童”開展一系列活動,比如說拔河比賽、跳繩比賽、演講比賽、歌詠比賽等等。同時,我們也申請一個專門的教室來進行心理輔導工作,輔導的任務交給我們實習生中的心理老師。另外,在“留守兒童”之間,也要開展互相幫扶活動,讓孩子之間互相關注,互相關愛,互相理解,最終使他們珍惜純潔的友誼。
(五)定期開研討會。作為我們這個關愛小組,要不定期的進行研討。對于“留守兒童”的關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經過一段時間,就要開會研討一下。研究之后,我們就能夠很好的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六)對于負責老師要實行獎罰制度。這項工作需要我們這些老師強烈的責任性,而有些老師不自覺的就容易忽略“留守兒童”工作。因此,我們要對老師的工作進行考察和審核,對審核的結果要有一定的獎罰措施。人只有有了一定的壓力,才能夠真正的發(fā)揮出自己的潛能。而獎罰的依據,主要是讓學生定期對老師的工作進行評比,打分。
(七) 要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于“留守兒童”的關愛,不能夠之關注他們本身,而應該從他們周圍的環(huán)境做起。只要他們周邊的環(huán)境好了,有了人文氣息,他們自然就會讓自己向這個方面來靠近,素質也自然就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比如說,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我們要不斷的探索新的方法,研究新的措施,讓工作在改進中得到發(fā)展;還要定期召集學生,一起開座談會,通過這種方式來聆聽學生的新聲,聽聽他們的想法。
四、結論
經過我們幾個月的努力,大名至誠中學的“留守兒童”工作依然取得了相當的效果。“留守兒童”在我們的關愛和幫助下,無論是在學習慣,還是在生活習慣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他們在學校都屬于寄宿生,他們現在已經明白了應該如何獨立生活;如何處理好和同學、朋友之間的關系;也明白了家長的辛苦,堅定了自己努力學習、報答父母的決心。
看到這些的效果,作為實習生的我們非常欣慰,但是我想這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希望,在我們以后的實習生當中,能夠接過我們手中的這根“責任棒”,讓“留守兒童”工作永遠接力下去。
參考文獻:
楊元松.中國留守兒童日記. 江蘇文藝出版社,2022.
盧德平. 中小學如何做好留守兒童教育. 北京高教電子音像出版社. 2022
[3] 譚中長.留守兒童教育石柱模式.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22
[4] 史正剛.農村留守兒童安全與教育. 蘭州大學出版社. 2022.
[5] 張云華.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探討[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2(4)
作者簡介:楊東東,米佳騰,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22級大名縣至誠中學實習學生。
附錄ⅰ
關于“留守兒童”的調研問卷
1、父母回家的頻率()。
a兩個月一次b半年一次c一年一次d好幾年一次
2、對父母的想念程度()。
a非常想念b一般c對父母不想念,依賴奶奶爺爺或親友
3、關于留守兒童和學生發(fā)生矛盾處理的方式()。
a吵架或者打架b向父母訴說c悶悶不樂d其他方式
4、關于留守兒童對學習的態(tài)度()。
a很認真,很努力b一般c厭惡學習
5、關于留守兒童心理狀態(tài)()。
a很樂觀b心里有時會非常郁悶c孤僻,不合群d厭惡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
第11篇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
想要知道一些情況或事件時,我們需要仔細地調查清楚,最后將結果反映在調查報告中。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份好的調查報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彼^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著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zhèn)轉移就業(yè),而多數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jiān)護。隨著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群體。
留守兒童問題不容忽視……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只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現臨時監(jiān)護人學習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xiāng)的子女疏于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jiān)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fā)生。由于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發(fā)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學習較差
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fā)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yè)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yè)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
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系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jiān)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
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fā)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
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yè)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fā)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jiān)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fā)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為偏差
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發(fā)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jiān)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tài)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fā)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jiān)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qū)兒童少年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充分發(fā)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qū)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qū),由于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發(fā)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wěn)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jiān)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xiāng)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為迫切,同時,現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就比較大,但是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的'人作為監(jiān)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jiān)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家庭教育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和學校保持聯系。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于教育,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與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系,并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說,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學習、考試,更多的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qū)脫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能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系著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系著光和國家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已在為一項緊迫任務。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或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里,父或母是一個長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于長期被托養(yǎng)或寄養(yǎng),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于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第12篇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
在不了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時,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并最終寫出有價值的調查報告。那么你真的會寫調查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外出打工隊伍不斷擴大,我縣中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廣為關注并亟待解決的問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因此,開展對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對營造青少年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提高全縣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課題實驗研究的背景
東至縣地處皖南山區(qū),北臨長江,南接江西,面積為3256平方公里,人口為53.5萬人,轄15個鄉(xiāng)鎮(zhèn)、248個行政村、17個社區(qū)居委會,地形分布為'七山一水一分田,還有一分是莊園'。
全縣現有各類學校365所,其中:幼兒園5所(含民辦2所)小學318所,初中32所,普通高中8所(含民辦2所),職業(yè)高中2所?,F有在校生88784人,其中:在校(園)幼兒4509人,小學生42514人,初中生25052人,普高生13401人,職高生3308人。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東至縣外出務工隊伍在不斷擴大,我縣每年外出務工人數已超過全縣總人數的28%,約占15萬人,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鄉(xiāng)農村,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朋友看管,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都帶來了很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已迫在眉捷?!稏|至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課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課題于20xx年4月著手準備,并向省教育廳、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省教育廳教科研1號文件于11月22日批準立項,根據省課題實驗研究的有關規(guī)定,經研究決定本課題予以開題。
二、課題實驗的目的和意義
開展對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有利于全縣留守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有利于營造以人為本的教育環(huán)境,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校公平教育,推進全縣基礎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同時為縣國家,教育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的對象:全縣初、小學(含學前班、幼兒園)的留守兒童。
2、研究的問題:調查研究全縣初中、小學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生活自理、課堂學習、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并從中歸納分析出帶有共性的問題,認真解剖分析,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提供事實依據。
3、研究的對策:一是調查總結各?,F正實施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對此提出切合實際且科學合理的建議,在實踐中不斷加以驗證和完善。二是借鑒外地成功教育的經驗,結合本縣實際,就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對策問題,從宏觀和微觀方面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對策,為國家和教育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四、課題實驗的目標與要求
本課題實驗的總體目標與要求是:扎扎實實地開展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找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符合東至山區(qū)縣留守兒童教育實際的新思路、新舉措和新方法,切切實實地為全縣教育的再次騰飛做出應有的努力。要實現這個總體目標與要求,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責任落實。
在縣教育局、關工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課題組由縣教育局黨組成員、縣教研室主任汪名杰同志全面負責;陳相元同志負責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工作。問卷調查工作,由陳相元同志負責,課題組全員參與。實地調研座談工作,分三個小組進行:汪名杰(小組負責)、黃曉東、王清華;陳相元(小組負責)、程賽華、汪孔悅、袁延清;廖立平(小組負責)、鮑嵐、梁東勝。座談會類型及學校: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社區(qū)家長代表等三種類型,學校覆蓋縣城與農村的初中、小學和幼兒園。數據統計、文字處理等工作:由鮑嵐、廖立平同志負責。調查座談等資料收集歸檔工作,由程賽華同志負責。重點研究學校:由王清華、汪孔悅、梁東勝、袁延清等同志負責。階段成果匯總工作:由黃曉東同志負責。終結性研究報告:由汪名杰同志負責。成果鑒定準備與協調等工作,由陳相元同志負責。
2、明確課題實驗開展的三個階段。
一是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工作是成立課題組,醞釀、論證、起草、修改和制訂課題研究計劃與方案,積極向省申報立項;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將實驗研究的任務落實到每個課題組成員;在全縣廣泛宣傳,讓實驗的'目的、意義、作用深入人心,為課題實驗的全面鋪開做好輿論、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
二是實施階段:
這一階段是實驗的全面開展階段,也是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階段,主要任務是開展問卷調查,實地調研,并及時總結成果。
三是總結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課題組召開總結會,總結研究成果,撰寫實驗總結報告,向省教育廳申報驗收結題;同時向縣人大、政協、國家、關工委、教育局呈遞總結性報告。
3、采取措施,分步實施。
在準備階段,收集并借鑒其他地區(qū)留守兒童教育的成功經驗,并與縣督導室、縣關工委合作,收集掌握東至縣留守兒童的基本資料。
在實施階段,主要蠶區(qū)以下科研手段:
①調查法:深入學校、農戶、社區(qū),進行實地調查,召開座談會,聽取教師、學生、家長或代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掌握第一手資料;
②分析歸納法:發(fā)放調查表,征求留守兒童教育對策,集思廣益,從中分析、篩選并歸納出有推廣價值的對策與措施;
③個案研究法:通過對留守兒童典型個案教育的跟蹤剖析與研究,從中探索總結留守兒童教育的普通規(guī)律和方法;
④借助多媒體手段,快速處理有關數據與信息。
4、籌集經費,確保研究工作開展。
課題組自籌經費,保證本課題研究的正常開展與按期結題。
五、課題預期成果形式
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有:
①課題實施方案,開題報告;
②典型個案教育敘事;
③專題教育教學論文;
④終結性調查研究報告。
第13篇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只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現臨時監(jiān)護人學習 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xiāng)的子女疏于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jiān)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fā)生。由于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發(fā)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fā)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yè)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yè)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系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jiān)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fā)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yè)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fā)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jiān)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fā)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為偏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發(fā)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jiān)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tài)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fā)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jiān)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qū)兒童少年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充分發(fā)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qū)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qū),由于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發(fā)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wěn)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jiān)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xiāng)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為迫切,同時,現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就比較大,但是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的人作為監(jiān)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jiān)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家庭教育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和學校保持聯系。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于教育,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與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系,并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說,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學習、考試,更多的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qū)脫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能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系著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系著光和國家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已在為一項緊迫任務。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或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里,父或母是一個長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于長期被托養(yǎng)或寄養(yǎng),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于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第14篇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
結合農村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的現狀調查,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從而探討如何結合農村留守兒童自身及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發(fā)揮社會、家庭、學校及留守兒童本身等各方面的積極作用,有利于貫徹落實我國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zhàn)略。
一、調研主題的背景
目前民生問題并未得到徹底的解決,其中就存在這么一個需要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群體——留守兒童,大部分留守兒童缺乏最直接有效的關愛。 其次,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再者,隨著“中國夢”的提出,勵志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源于家庭教育當中的勵志教育成分的數量和質量將很大程度的影響到留守兒童的學習成長等方方面面,因此了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是十分必要的。
二、調研的時間和地點
1、時間:xx年7月8日——xx年7月21日
2、地點:永新希望學校及其留守兒童所分布在的馬灘村、魏家莊、沙云村、龐家堡、寨子村、馬棚村、東村、新城村、集賢鎮(zhèn)等。
三、調研的主體和對象
主體:西安外國語大學“心.希望”社會實踐服務團
對象:周至縣永新希望學校的留守兒童、教師及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
第二部分:調研的方法和過程
一、調研的方法
1、文獻法
2、訪談法:家訪;采訪學校領導
3、問卷調查法:設置《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家長
篇)》和《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孩子篇)》。
4、參與觀察法
二、調研的過程
1、前期準備:xx.06.18—xx.07.07
通過各個渠道了解家庭教育、勵志教育、留守兒童等核心概念,并在查閱心希望以往資料、了解當地具體狀況以及永新學校老師同學的基本信息的基礎上,確立“夢想滋養(yǎng)心靈,勵志照亮人生”的主題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的調研方向,策劃實踐具體流程,擬定孩子篇和家長篇調查問卷以及訪談提綱。以下是具體的編制維度圖:
2、中期實踐:xx.07.08—xx.07.21
在班主任組織下,對在校學生共發(fā)放130份孩子篇問卷,收回留守兒童問卷66份,有效份數為65份;共進行43 次家訪,收回43份家長篇問卷,其中留守兒童的有35份,有效份數為33份;共進行一次老師訪談,收回訪談記錄一份。
3、后期總結:xx.07.22—xx.08.29
第三部分:調研結果及對比分析
一、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的基本情況
1、家庭是否對留守兒童進行勵志教育
根據調查問卷孩子篇及父母篇(圖1)反映的情況,從未對孩子進行勵志教育的情況為0,而孩子做家務時(圖2),大部分家長都會表揚孩子,因此留守兒童家庭中是存在勵志教育的。然而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圖3),有27.27%的父母認為這不重要。同時,當孩子做錯事時(圖4),有25.9%的父母嚴厲批評打罵或者不理不顧??梢钥闯隽羰貎和彝ブ斜M管存在勵志教育,但不明顯,需要引起注意。
2、缺乏家庭勵志教育的原因
在關于“雙方交流多嗎”一題(圖5)中,從孩子和家長的角度都沒有“從來不交流”的情況出現,但經常交流的情況少于50%,說明家長和孩子交流頻率較低;同時有50%左右的家長和孩子都表示交流當中存在著困難(表1),而產生這些困難的原因主要在于代溝的長期存在(沒有共同語言、不敢和家長說以及家長長期在外打工沒有時間)(圖6)。由此可見,目前孩子與家長的交流障礙問題是阻礙家庭勵志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
3、家庭勵志教育的作用體現
圖7
由圖可得知(圖7),留守兒童與全國各地同齡階段的其他孩子相比,都表現出與老師交流頻率低,與同學交流頻率高的特點,都表現出樂觀自信的性格特征。因此從調查問卷中我們無法得知勵志教育對留守兒童人際關系和性格養(yǎng)成方面的直接聯系。但在訪談過程中,我們卻發(fā)現了這樣的聯系:
典型案例:
在對八年級孩子小豪進行家訪的時候,我們很明顯地發(fā)現這個孩子比其他的孩子要更自信大方。除了男孩子特有的淘氣之外,在詢問到要考什么高中什么大學之類的問題時,和其他害羞或是叛逆的孩子不一樣的是,他很自信地說要考鎮(zhèn)上最好的高中,才能讀最好的大學,問道他為何有如此的自信,他很出乎意料地說,“我有我爸爸這么聰明。”孩子的父親常常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歡的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父親常常鼓勵孩子,盡管只是口頭上的簡單鼓勵,但是卻能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家庭勵志教育在孩子人際關系和性格養(yǎng)成方面起著正面積極的作用。在家中受到鼓勵多的孩子更善于與人交流,表現得自信大方,對自己的夢想有堅定的追求;相反,在家中受到鼓勵少的孩子則更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緒,不愛與人交流,缺乏追尋夢想的內動力。
二、勵志教育的來源
1、勵志教育現實主要來源與孩子期望的對比
通過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分析(圖8),我們得知留守兒童平時最常得到老師的鼓勵,其次才是家長,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進行自我鼓勵;而在家長和孩子的期望值當中(圖9),大部分家長(70.27%)認為學校的鼓勵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10.81%的家長認為家庭的鼓勵最重要;然而從孩子的角度而言(圖10),他們最渴望得到的卻是家長的鼓勵(45.59%),老師只占33.82%。由此可得,在農村留守兒童家中盡管家長會鼓勵孩子,但與孩子的期望值還是有較大的偏差,他們對于家庭勵志教育對孩子成長重要性的認識仍舊存在欠缺。
2、勵志教育的其他來源
圖11
勵志教育的來源除了家庭,還有孩子們周圍的文化環(huán)境,包括學校和平日里接觸到的文化媒介。根據統計(圖11),我們發(fā)現書籍被孩子更多地用于攝取知識(51.02%),電視節(jié)目則因其搞笑有趣而被孩子更多地用來放松娛樂(41.20%),而真正給予孩子們鼓勵,激勵其成長的則是名人明星(56.00%),說明名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明星效應的積極成分在勵志教育中起到一定的成效。
三、家庭勵志教育當中激勵方式的比較
在家庭激勵方式中,人們總結了7種激勵方式,分別為語言激勵、行為激勵、競爭激勵、榜樣激勵、目標激勵、物質激勵和興趣激勵。在此次調研中,我們通過對這7種家庭勵志教育方式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在家長方面:
語言激勵:超過90%的家長會對孩子說“不錯”、“有進步”等鼓勵性的語言;
行為激勵:高達68.75%的家長不會通過擁抱、親吻、拍肩等行為方式去鼓勵孩子,農村人保守內斂,不善于用親密的肢體接觸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競爭激勵:42.40%的家長要求孩子向成績好的同學學習,27.30%的家長鼓勵孩子努力趕上他人,9.10%會罵孩子沒出息,剩下的21.20%則不與其作比較;
榜樣激勵:51.72%的家長會選擇自家優(yōu)秀、成功的親戚作為孩子的榜樣,20.69%的家長會以自身為標榜,但還有27.59%的家長不為孩子設立榜樣,同時沒有家長愿意選擇名人作為榜樣;
目標激勵:76.67%的家長會在日常生活或學習中為孩子設立目標,并保證達到目標后給予相應獎勵,23.33%從來沒這么做過;
物質激勵(圖12):98.30%的家長會對孩子進行物質獎勵,其中給孩子獎勵零花錢、零食和衣服的居多,而書籍及文具只占13.60%;
興趣激勵:超過半數的家長對孩子的興趣發(fā)展采取放任式態(tài)度,任其發(fā)展。
在孩子方面:
語言激勵:超過90%的孩子反映家長會對其說“不錯”、“有進步”等鼓勵性的語言;
行為激勵:68.25%的孩子說家長曾經通過擁抱、親吻、拍肩等行為方式去鼓勵自己,但其中只有16.28%的家長會經常這么做;
競爭激勵:有44.62%的孩子表示父母會鼓勵自己趕超其他優(yōu)秀的孩子;
榜樣激勵:據孩子反映,43.75%的父母會以自家優(yōu)秀成功的親戚作為孩子的榜樣,而以名人、父母自身及不設榜樣則分布稍次且平均,分別為20.31%、18.75%、17.19%;
目標激勵:孩子說父母經?;蚺紶枮樽约涸O立目標的高達87.30%;
物質激勵:孩子反映,在其受到的獎勵中,以衣服、書籍、文具、零花錢、零食為主,且其所占比例相近;
興趣激勵:孩子認為父母對其興趣不予支持的占18.04%。
對比表2的數據,我們發(fā)現,孩子偏向的激勵方式與家長常用的激勵方式存在偏差。孩子更偏向于興趣激勵(32.43%),這說明家長平時比較限制孩子興趣的發(fā)展,取而代之用物質激勵去補償,但事實證明孩子對于物質激勵和對行為激勵、目標激勵、語言激勵、競爭激勵的態(tài)度幾乎一樣,他們更需要的是自我興趣的發(fā)展和被肯定。
而就家長常用的激勵方式而言,他們最常用的是物質激勵(高達40.68%)和語言激勵(32.20%),其他激勵方式則小于10%。綜上發(fā)現,家庭勵志教育存在三個誤區(qū):
1、功利導向。家長在進行勵志教育時,以物質激勵居首,無形中給孩子灌輸了金錢為上的觀念,這會導致孩子功利心過重,影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2、榜樣示范。在榜樣激勵中我們發(fā)現家長多以自家親戚作為孩子榜樣,自己以身作則做孩子榜樣的只占20.69%。雖然以自家親戚為榜樣比以名人為榜樣要現實,但孩子平日接觸最多的還是家長,所以家長樹立好榜樣也是激勵孩子成長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3、忽略興趣的重要性。調查顯示53.10%的家長不鼓勵也不反對孩子的興趣發(fā)展,有6.30%的家長甚至完全不支持孩子的興趣發(fā)展。正所謂興趣是學習的強大動力,每個孩子都有閃光的地方,若我們遏制了他的興趣發(fā)展很有可能就扼殺了一位名家的誕生。
四、勵志教育主題活動的初步實踐
勵志教育主題活動是 “心·希望”團隊支教的新增環(huán)節(jié),旨在將勵志教育主題貫穿到課余活動當中,探討勵志教育的作用。據此我們?yōu)楹⒆觽兣e辦了“世界2分鐘”、“乒乓球比賽”和“英語可以這樣學”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這種形式的活動受到永新希望學校老師的支持和廣大學生的喜愛,充分挖掘了孩子的潛能和內動力,使勵志教育成效明顯。
第四部分:建議及對策
一、政府層面
1、推動當地經濟發(fā)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農村家庭勵志教育缺失的首要原因是父母長期不在家,而父母外出的原因則在于務農帶來的收入較低,相比之下外出打工收入更多。若政府能積極引進外資,推動當地農業(yè)發(fā)展的升級,帶動當地第二、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從而使農民收入得到可觀的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則會有更多的人愿意留在農村,更多的父母愿意陪在孩子身邊,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
2、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勵志教育
農村地處偏遠,信息閉塞,村民文化水平較低,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力不從心,時常走進嚴重的誤區(qū)。因此,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農民,提高當地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是十分必要的。
3、加大教育基金投入,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學校等教育機構
孩子們正處于思想啟蒙和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的教育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是孩子性格形成以及今后行為的關鍵原因和關鍵因素。因此政府應加大教育基金的投入,加大教育力度,在農村學校推廣勵志教育,使留守兒童塑造完好人格。
4、建立完善的補貼制度和獎勵機制
政府需建立完善的補貼制度,對條件較差的農村家庭給予扶助及一系列的物資支持;同時政府還可以在農村建立適當的獎勵機制,對于先進勵志的學校及個人給予獎勵,以此刺激農村勵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二、學校層面
1、重視勵志教育,加強教師培訓
農村學校教育大多僅限于知識層面,在精神教育方面沒有投入足夠的資源,對于勵志教育更是了解甚少。因此學校應定期對老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對勵志教育的重視程度,讓他們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育中轉變到既傳授知識又加強培養(yǎng)學生意志、激發(fā)學生成功志向、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的勵志教育上來。
2、建立可行的勵志教育模式
課堂是勵志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時穿插有關勵志教育的內容。此外,學校在學生的考試評比中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自身的情況定下目標或者設定一個對手,在學生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公示優(yōu)秀學生名單或者告知家長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
學校還可以效仿“勵志教育三大步”的育人模式。第一步,每天讀一封勵志信;第二步,讓學生填寫成長記錄,原則上要求“只記進步不記懺悔,只記快樂不記煩惱”;第三步,行動與自我評價,讓學生每天對自己的行為自我監(jiān)督和評價。
3、積極開展勵志活動,加強勵志氛圍建設
學校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邀請勵志教育專家或者對此有研究的教師定期為學生做勵志教育講座;還可采取記誦校風校訓、聆聽杰出青年事跡報告、唱勵志歌曲、看勵志電影系列活動、設興趣班、開展心理健康課程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積極進取的潛質。同時,學校應當重視并營造富有勵志精神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以熏陶學生,可充分利用教室、寢室、食堂等校園空間或者宣傳欄宣傳勵志格言,建設校園勵志文化。
三、家長層面
1、與孩子加強交流,改善溝通方式
要取得有效的溝通,則需不斷改善溝通的方式。首先,父母要與孩子在同一水平線上平等交流;其次,父母要學會傾聽,避免誤解,同時通過細節(jié)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再次,父母要努力創(chuàng)造溝通的機會,除普通的電話交流外,還需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前沿的方式來積極拓展情感交流的渠道。最后,父母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溝通交流氛圍,很多留守兒童家庭當中僅有父親一方外出打工,造成“父親”角色的缺失,母親則很難同時扮演兩個角色,在教養(yǎng)孩子中容易走極端,要么過于放松,要么過于嚴厲,導致交流氛圍缺失或失衡。因此,父親應盡量多回家看孩子,母親則應權衡角色的扮演。
2、走出教養(yǎng)誤區(qū),完善家庭勵志教育
在調研中家庭勵志教育存在不重視、功利導向、榜樣示范和忽略興趣等的誤區(qū)。因此,家長需要認清這些誤區(qū)并盡量規(guī)避它們。
同時,家長還應學會通過正確的方式鼓勵孩子,完善家庭勵志教育:第一,要保持對孩子的語言鼓勵。第二,要增加對孩子的行為鼓勵。第三,應適當運用競爭激勵。第四,應正確選擇榜樣運用榜樣激勵。第五,需重視目標激勵。第六,適當減少物質激勵。第七,要支持孩子的興趣發(fā)展。
3、臨時監(jiān)護人應積極擔負責任、履行義務
父母雙方長期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日常生活和學習大都由祖父母等臨時監(jiān)護人照料,較大的年齡差造成了巨大的代溝。因此,臨時監(jiān)護人應盡好應盡的義務,承擔應有的責任,在保障孩子基本生活的同時,多關心孩子的想法。
四、孩子層面
1、體諒父母,自強不息
沒有哪個留守兒童的父母是愿意離開孩子的,他們四處奔波,辛苦工作終究是為了把家建設得更好。因此,孩子應該更多地體諒和感恩父母,學會承擔,自立自強。
2、敞開心扉,主動交流
一方面,每個孩子應積極為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敞開心扉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關心父母的同時自己也就得到了關懷。另一方面,在學校里,還應積極主動和老師、同學多多交流,做一個樂觀、開朗且大方的人。
3、堅定夢想,不懈追求
首先,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其次,應拓寬知識面,開闊眼界,不局限與眼前,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再者,要勇敢面對困難,不怕失敗;最后,要不斷激勵自己,堅持奮斗,為夢想不懈努力。
五、社會層面
1、加強對留守兒童勵志教育的關注
廣播、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工作者應對農村留守兒童勵志教育給予關注和報道,定期舉辦與該主題相契合的講座、報告等學術交流活動。
2、發(fā)揮名人效應,傳播正能量
根據問卷反映,名人明星是最能激勵孩子成長的群體,可見偶像的魅力和影響力是巨大的,明星名人都是臺前發(fā)光發(fā)亮,臺后默默努力付出的典范。因此,公眾人物應維護好自身的打造的良好形象,做好榜樣,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多投身公益,傳播正能量。
3、提高志愿者服務水平
志愿者應不斷提高個人素養(yǎng),服務的目的不能僅僅停留在給留守兒童帶去歡樂和知識,還應學會如何用自己優(yōu)秀的品質在短時間內感染他們,從而激發(fā)他們發(fā)憤圖強、追求夢想的內動力。另外,以短期支教為主要方式的志愿者還應做好回訪工作,保證對留守兒童關愛的持續(xù)性。
第五部分:結束語
“寶貝,我是你的大樹,一生陪你看日出……”這是當下流行的親子節(jié)目主題曲中爸爸們對孩子的承諾,現實當中又何嘗不是。家庭永遠是孩子們心靈的港灣,父母則是為孩子抵擋烈日和風雨的大樹,但孩子終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和庇護,去獨自與烈日相持、與風雨對抗,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但若父母一味的緊閉門窗,包攬一切,讓孩子與困難隔絕,百般寵愛,又或是完全放養(yǎng),連最基本的關愛和鼓勵都不給予,那么孩子將來何來的自信、勇氣和能力去獨當一面,開闊自己的藍天?
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無法成為立于孩子身邊的大樹,但卻可以扎根孩子的心里,無法手相牽,卻能心相連。但愿每一個留守兒童的父母能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多和孩子聯系,多鼓勵孩子,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切實走近農村留守兒童,傾聽他們內心的獨白,彌補他們缺失的愛,助他們發(fā)憤圖強,實現夢想,收獲勵志人生。
第15篇 留守兒童教育情況的調研報告
由于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兒童身心發(fā)展尤其是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日漸突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留守兒童教育情況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歡迎大家借鑒。
一、學校的基本做法
我市很多農村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留守兒童占學生總數的40%以上,最多的鄉(xiāng)鎮(zhèn)甚至高達70%。面對留守兒童教育難題,各學校紛紛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在困難面前,廣大教育工作者選擇了給自己加壓,對留守兒童不歧視、不冷落、不放棄,努力讓每位留守兒童學會自主學習、獨立生活,創(chuàng)造條件使得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生活上享受到溫暖、學習上得到關愛。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及時與家長溝通。農村中小學普遍對留守兒童進行了登記,建立了聯系卡,昌江區(qū)麗陽鄉(xiāng)余家希望小學還擠出資金,按生均每學期1元的電話費補助教師,加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增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效果。魚山鎮(zhèn)中心學校還提出要求,讓教師經常家訪,改變教育方式方法,上門送關愛,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二是教師無償輔導。不少學校采取放學以后對留守兒童開小灶的措施,延長教師工作時間,無償輔導學生作業(yè),通過托管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三是指導家庭教育。魚山中學抓住春節(jié)外出務工人員返鄉(xiāng)高峰,召開家長會對監(jiān)護人進行指導,爭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家長以前的那種只關心學習成績,不關心學生心理;只知道訓斥責備,不懂得理解關愛;只關心物質生活,不重視精神支持等不良心態(tài)。
四是鼓勵學生交流。樂平市塔前中學還專門安排了熱線電話,鼓勵留守兒童與家長溝通。魚山鎮(zhèn)中心學校開展紅領巾幫扶,鼓勵學生結伴同進,組織留守兒童才藝展示和競賽活動,為留守兒童打開心扉,增進與外界交流創(chuàng)造條件。多項活動的開展,也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
五是教師結對幫扶。浮梁縣福港學校,中層以上干部都下到班級蹲點,與班主任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并采取結隊幫扶的做法,有針對性地對特殊留守兒童進行教育,還動員學校教師捐款捐物,為留守兒童買雨傘、雨鞋,給留守兒童送溫暖,留守學生受到很大鼓舞。塔前中學讓一部分留守兒童,將生活費委托班主任代為管理,幫助他們科學理財,使家長消除了后顧之憂。
各校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許多留守兒童得到多方面的關心和幫助,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數量較多,教育的工作量很大,牽涉面又廣,僅靠教育一家很難但此重任,尤其是教師負擔過重,教育經費緊張,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確實存在很多困難。
二、存在的教育問題
在調研中發(fā)現,由于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兒童身心發(fā)展尤其是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日漸突出,由于數量龐大,近期看來似乎只是家庭問題,若干年后就有可能成為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存在的教育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不少外出打工父母與孩子每年才聯系一至二次,甚至有的父母基本上一年內都不與孩子聯系。盡管有相當部分的外出務工父母一年返家探親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但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親情的關懷,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尤其是孩子的情感教育幾乎成為空白,由于他們處于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很多問題得不到解答,心理需求也無法滿足,致使大多數留守兒童情感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缺陷,如性格孤僻、寂寞空虛、難以溝通、攻擊性強等等。有些在外務工父母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學習條件,經常給家里寄錢、寄物,導致一些留守兒童存在亂花錢的狀況,這很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調查顯示,平均約有65%(有的縣區(qū)高達70%)的留守兒童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祖孫年齡相差一般都在40至50歲左右,老人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孩子往往只能在物質生活上得到保障,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與引導無從談起。因此,無論是從體力還是智力上都無法完全承擔起對孫輩的監(jiān)護和教育的重任。
2、學習狀況令人擔憂
由于祖輩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是半文盲,年齡的代溝無法在思想上溝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調查結果顯示,有不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差,在學習上明顯處于劣勢;大多數教師也反映留守兒童中“學困生”、“問題學生”較多,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多有厭學傾向。一方面缺少父母的關愛,而祖輩的文化水平較弱,學習上缺乏監(jiān)督;另一方面,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踐性內容增加,需要家長適當輔導,爺爺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從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來看,留守兒童的作業(yè)態(tài)度和質量都有明顯不足,留守兒童年齡都不大,沒有父母的監(jiān)督和指導,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然不夠,學習狀況很不理想。
3、心理健康出現異常
很大部分留守兒童思想健康出現偏差,更談不上遠大理想、熱愛祖國等思想境界,甚至一部份兒童還沒有形成一種價值取向。出現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不誠實、拉幫結派、欺負同學、頂撞祖輩、我行我素、甚至小偷小摸等不良習氣。依靠父母得到的物質享受,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yǎng)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習氣,并有可能形成“讀書無用淪”、“拜金主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