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小學數學課改的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課改的心得體會范文
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老師講解多,學生思考少;一問一答多,研討交流少;操練記憶多,鼓勵創(chuàng)新少;強求一致多,發(fā)展個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動少;顯性內容多,隱性內容少;應付任務多,精神樂趣少等等??傊?,重視傳授系統書本知識,忽視好奇心、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通過對新課改的學習,使我受益非淺。下面把我的幾點體會談一談,與大家共勉:
一、改革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標準粗線條地確定為五個方面: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學生投入數學學習的程度;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yǎng)體現的情況;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fā)展狀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
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環(huán)境是否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較好的培養(yǎng)。
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
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yǎng)體現的情況,這一項指標主要是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啟發(fā),敢于發(fā)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現情況,評價學生智力潛能是否得到較好的發(fā)揮。
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fā)展狀況,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學生尊重別人、取長補短,合作學習慣養(yǎng)成的情況和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水平,特別是學生獨立構建新知識的能力。
通過對新課改的學習,我逐漸受了新的教學思想,駕馭課堂和管理學生的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對改革很有興趣,因此保證了課改工作的順利進展。
二、探索新的課堂組織形式
大課堂教學有利于教師為中心的講解,但不利于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要想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不改變長期延續(xù)的大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很難辦到的。為此,我積極探索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加強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相對削弱大課堂講解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fā)表創(chuàng)新見解。
三、逐步推行探索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關于教學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問題是觀念的.轉變問題。目前不少教師還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教師把書本內容講清楚,或一問一答問清楚,學生用心記住,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和應付考試,就算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做其實把一種'隱形的'、寶貴的東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別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統統丟掉了。我通過探索,認識到教學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情景中,緊緊被問題吸引,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一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創(chuàng)造'著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著獲取知識的愉悅。同時,在和諧誠懇的交流中,充分展示著自己的個性和才能。
第2篇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
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老師講解多,學生思考少;一問一答多,研討交流少;操練記憶多,鼓勵創(chuàng)新少;強求一致多,發(fā)展個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動少;顯性內容多,隱性內容少;應付任務多,精神樂趣少等等。總之,重視傳授系統書本知識,忽視好奇心、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通過對新課改的學習,使我受益非淺.下面把我的幾點體會談一談,與大家共勉:
一、改革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標準粗線條地確定為五個方面: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學生投入數學學習的程度;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yǎng)體現的情況;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fā)展狀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
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環(huán)境是否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較好的培養(yǎng)。
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
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yǎng)體現的情況,這一項指標主要是通過學生獨立思__、相互啟發(fā),敢于發(fā)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現情況,評價學生智力潛能是否得到較好的發(fā)揮。
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fā)展狀況,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學生尊重別人、取長補短,合作學習慣養(yǎng)成的情況和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水平,特別是學生獨立構建新知識的能力。
通過對新課改的學習,我逐漸受了新的教學思想,范文寫作駕馭課堂和管理學生的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對改革很有興趣,因此保證了課改工作的順利進展。
二、探索新的課堂組織形式
大課堂教學有利于教師為中心的講解,但不利于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要想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不改變長期延續(xù)的大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很難辦到的。為此,我積極探索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加強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相對削弱大課堂講解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fā)表創(chuàng)新見解。
三、逐步推行探索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關于教學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問題是觀念的轉變問題。目前不少教師還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教師把書本內容講清楚,或一問一答問清楚,學生用心記住,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和應付__試,就算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做其實把一種'____的'、寶貴的東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別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統統丟掉了。我通過探索,認識到教學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情景中,緊緊被問題吸引,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思__,真誠交流,時而困惑,一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范文參__網手機版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創(chuàng)造'著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著獲取知識的愉悅。同時,在和諧誠懇的交流中,充分展示著自己的個性和才能。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2
一、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
首先,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必須適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基礎上,創(chuàng)設“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的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參與合作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皫椭鷮W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促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使人人體驗成功的喜悅,感悟學習數學的樂趣。
其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傳統的“講數學”、“聽數學”、“練數學”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坝行У臄祵W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惫膭顚W生用眼觀察、動手實踐、動腦思考、發(fā)現和掌握數學知識。
最后,轉變教學評價標準。傳統的教學評價重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注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多用激勵性評價”,“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學生不同的需要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
二、正確處理三維目標的關系
為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數學教學不僅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加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如某教師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10的認識”時,通過課件演示教材p64主題圖,老師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數出10人、10 只鴿子,通過比一比、填一填等數學實踐活動,學生經歷抽象10的過程,感受10的組成,培養(yǎng)10的數感,形成和建立數10的概念,讓學生在充分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完成數學抽象,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發(fā)現,有所認識與提高,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體會數學語言的簡潔美、數的抽象美。
三、把握特點,活用教材
與傳統小學數學教材相比,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程環(huán)境;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1566范文網所以每一小節(jié)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為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通過數學活動獲得數學知識。倡導自主的、多樣化的學習。如教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科書數學第一冊p96—97“9加幾”時,“有幾瓶牛奶”(9加幾),教材給出兩筐牛奶實物圖(一筐9瓶,一筐4瓶),通過學生提問題,得出算式9+4。在計算9+4時得多少時,學生可以通過直接數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數小棒得出9+4=13;或者將4分成1和3,先算數9+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到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減去1得13,即:9+4=13……總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討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在鼓勵計算方法多樣化時,實現計算方法最優(yōu)化.練習題型設計上也充分考慮了一些開放題型,為了使學生喜歡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材引入了小學生特別喜歡的卡通人,“智慧老爺爺”、“笑笑”、“淘氣”,教材中很多問題的設計都富有彈性,使不同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產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3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目標必須在課堂中完成。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自由活動”,“注入式教學”變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這一點在我們的課堂上落實的不是很好,這里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一、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深入解讀教材是基礎
小學數學是一個多層次1566范文網、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小學數學教材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解讀教材即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涵,以保障教學活動高效的開展。我個人認為,了解教材應首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學年要交給學生那些知識,并知道各個知識點與前后知識點的聯系。同時要領會教材意圖。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chuàng)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yǎng)態(tài)度、能力的過程之中。
二、以快節(jié)奏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意識
我相信,一個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隊伍里排隊等候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厭倦、沮喪”來形容。在我們的教學中,由于受“希望學生盡快掌握所學知識”的心理影響,教師往往更樂意將知識嚼得碎碎的喂給學生,期望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欣喜,范文網所以突破難點時總愛嘮叨幾句,練習中總愿意等最慢的一個學生也把題目做完,哪怕減緩上課節(jié)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學生為本,卻不知這正是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癥結所在。美國“啟發(fā)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當老師在整堂課里快節(jié)奏地講解授課內容時,學生們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們的課堂中應該以快節(jié)奏方式來維持一定的學生參與度,當我們感到學生參與程度在下降、學習活力在減弱、注意力在轉移時,應盡快向下推進課程,讓學生們感到課在不斷地推進,總覺得有事要做、有問題要思考。老師講解、問題解釋和學生練習、答寫只要有約一半的學生明白、完成就盡快變化,哪怕對反應相對遲緩的學生來說,我們也不能減慢速度去適應他們,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漲地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趕上教學的節(jié)奏。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我們都曉得“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歡哪個老師就會對該老師上的課青睞有加?,F代教育家認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系基礎上,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所以,師生關系的和諧,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1.備課從了解學生入手
備課從了解學生入手,有利于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
學習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信息的過程,而是在他們原有的知
識基礎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在教學前對學生摸摸底,針對其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知識結構的建構與重組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學生一定要與他們建立互動的關系。經過筆者實踐:學生在課外活動的狀態(tài)下談話效果較好。因為學生認為老師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較放松,容易暢所欲言,能順利得到老師想要的答案。如果說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還有所保留的話,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開的。因此,家訪可以幫助老師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學生,建立起老師、孩子和家長的友好關系。
2.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習慣
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于傾聽的兒童。
要實現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發(fā)言熱鬧的教室”為“用心的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fā)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fā)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導學生在發(fā)言之前,要仔細地傾聽和欣賞每一個學生的聲音。不是聽學生發(fā)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
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為教師要擅長接學生投過來的每一種球,特別是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這也是作為教師其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和駕馭課堂能力的最好表現。
3.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傳統的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F代的教學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學生在課堂上想什么、說什么、探索到什么、體驗到什么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一個學生思路沒理順出錯了,老師要給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評,也不要急于把答案說出來,要留給他們的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應該是深入解讀教材、優(yōu)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方面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yè)務水平,勇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4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也隨之發(fā)生著變化;以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我們跟隨新課改步伐實行了“目標”教學法,以目標教學統領課堂,構建高效課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出現了許多值得我們反思的東西。與此同時,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所有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簡單的談一下教學中的收獲與困惑。
一、課改中的收獲
課改中,我們努力探索,大膽實踐,認真思考,把課程實施落到了實處,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一)我們的素質得到整體提高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fā)者。課改推動和促進了我們的成長。在課改實施中,我常有一種感受,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
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只是一個技術人員,或者說是一個工匠,僅是用他人設計好的方案去達到他人設計好的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多地是一個被動的執(zhí)行者,而很少成為主動的設計者和實踐者,更難成為自覺的教學問題的研究者。在課程改革中,在新舊理念的不斷碰撞中,我們數學教師走上了一條“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的旅程。一個個的問題和需求,激發(fā)教師“我要學,我要改,我要做”的參與意識。書寫教學反思有力地促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教學行為和方法。我校經常組織課改展示課,積極地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取長補短。我們自覺地進行新理念的學習,不僅理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課堂教學中的理性思考逐漸增多,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體現用教科書教學生,而不是教教科書的理念。新課程的實施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fā)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二)課堂教學發(fā)生可喜變化
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課堂教學凸顯:
(1)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促進學生學習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協調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合作交流,求知進取三種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學中教師首先做到的是:必須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們的一切努力,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的嘗試和創(chuàng)造欲望。尤其是對待學困生,教師不僅要付出愛心和關心,更多的是耐心,細心,為每個學生提供良好教學的機會和保證。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學生間互相激勵,互相促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感,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并善于采用競爭策略,營造一種催人奮進的情景,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我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出發(fā),以圖畫情景展現,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研究充滿數學的實踐問題。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問題情景,如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小故事,用小動物來作主人翁,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設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問題情境,力求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并在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和數學的魅力。
(3)實施五大開放。“開放”就是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群體討論,獲得數學知識,真正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開放學生的眼睛,提供觀察機會。讓學生用一雙智慧的眼睛去尋找身邊的數學知識;開放學生的嘴巴,提供表達的機會,將數學知識寓于童話故事、有趣的游戲中,讓學生在熟悉喜愛的情境中領悟、表達,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開放學生的頭腦,提供思考的機會。在解決問題中,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經過學生自身積極地思考,探究發(fā)現數學結論,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活力;開放學生的雙手,提供操作的機會。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通過“涂一涂、分一分、圍一圍、折一折、拼一拼”的實踐活動,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等幾何圖形;開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表現的機會。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課改中的數學教師為課程實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要的數學,在數學上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fā)展。長期的課改表明,孩子們身上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們的愿望逐步得到實現。
1、學生樂學、愛學、興趣濃厚。重視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和學生主動喜聞樂見的數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喚起其心靈的共鳴。教學中的精美教具和學具、生動畫面、講故事、猜謎語、集體搶答、小組競賽讓孩子們學得愉快、投入,使得學生在獲得積極向上,活潑快樂的情感體驗的同時,獲得數學的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們的多種才能得以展現和培養(yǎng),他們覺得學習數學是快樂、有趣的。
2、學生善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習數學。有趣、來源于現實,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課堂上,經常出現有的學生打斷教師的話并站起來說:“老師,這道題我還有不同的想法”,“老師,我有問題想問一問”,“老師,我還可以再補充2點……”,答案不唯一,解法最優(yōu)化,學生思路逐步開闊,解題中不斷涌現創(chuàng)新精神,數學課堂經常成為學生的“答辨”現場,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豐富的想象力,活躍的思維,以及提出的有較高思考價值的問題,靈活的解題方法,結合實際問題作出的合理解答,無不讓我們?yōu)榻裉旌⒆拥哪芰蜐撡|所折服。
3、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靶陆滩闹芯幦肓嗽S多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素材。在“數與代數”、“空間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各個領域里所設計的情景,都是經常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讓學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園里、大街上尋找所學的數學。如“說說你身邊的圖形是什么形狀”等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舉目望去,信手拈來,到處是數、形、大小、位置、統計、加減乘除關系等數學信息,我們就生活在充滿數學信息的現實世界中。
4、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獲得成功體驗。課改中,我們遵循著這樣一個原則去教學:學生能讀懂的,老師一定不講,學生能通過小組研究解決的問題,一定讓學生去討論,這樣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進而逐步學會學習。教學設計中著眼于人的發(fā)展,著眼于兒童獲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給合合作學習提供最大限度的時間和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群體協力。許多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活動中逐步學會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地傾聽他人的意見,概括吸收同伴經驗,從而形成團結合作,相互尊重,互幫互助的良好學風。在合作學習中又適當引進競爭機制,采取小組競賽的形式,鼓勵小組內成員的合作配合。強調集體榮譽,把合作與競爭統一起來,并盡可能給予激勵性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困惑與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扎實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fā)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
2、新教材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但對于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3、新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如第二冊“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cm對學生很抽象,要求過高。如元、角、分的認識、二十四時計時法等內容,對于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4、教學班規(guī)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0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fā)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
5、課堂活動與缺少教、學具的問題。在我們農村地區(qū),雖然大部分學校都有擁有計算機,但每個班級都用計算機來上數學課還有一段時間。新課標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有很多學習內容需要學生動手去實踐、操作,也就特別需要相應的教具。盡管有些教具可以讓學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來比較困難或自制的教具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學很不方便。
6、我校的“目標”教學模式在一些課堂中不適應的問題。在這一教學模式的指引下,全校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不管是語文還是數學,全都一個模式,這就產生了很多問題,如低年級學生和一些復習課不適合這種模式等。有模式可循固然好,但怎么按模式上課還值得商榷。
以上是我個人對新課改的一些體會,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各地全面鋪開,我將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課改活動中去。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5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幾年來,在課程改革的實施進程中,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課程改革的推行確實對我們的學生受益非淺,對我們的教師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禮,師生同舟共濟,共同發(fā)展,充分地實現了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煩,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談一談我們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教學方式的轉變。新課程教材內容已經改變了知識的呈現形式,這是一大亮點,那么教師如何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遵循兒童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新知識有親近感,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和個性化呢?我們在教學中注重讓數學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這樣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聯系起來,使學習真正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根據知識特點的不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兩位數加兩位數第一課時,教材給學生提供的超市買玩具的情景是學生一般都經歷過的,容易從中提出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便于調動生活經驗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和寬松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根據同學的意見進行必要的反思,從而選擇合理的、適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課堂教學中,教師更關注了知識過程的呈現,探究性的學習、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現了,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計算,而是讓學生自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這些設計使數學學習擺脫了機械乏味技能訓練,讓學習的過程充滿探索和思考,對知識的應用也變得靈活。
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設立了相應的情景教學環(huán)境,學生不僅能夠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在思考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而且獲得了學習中的樂趣和自身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機會。
二、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積極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變學生從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加強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系,摒棄過分強調學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評價方法的轉變。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新課程要求評價注重過程,強調多元化的評價方法。變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評價的好處還在于:引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有“盡力則行”的要求和評價,既承認個人的局限又能表現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別人,因為努力是每一個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種結果卻不是我們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變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評價的好處還在于: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在不同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獲得不同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淡化“區(qū)分”,突出“轉變”,追求每個學生在原有心理發(fā)展水平上的進步和發(fā)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fā)展,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診斷學生成長中的問題,從而發(fā)揮評價的改進與激勵功能。正如美國著名教育評價學專家斯塔弗賓所言:“評價的目的不在證明,而在改進。”運用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發(fā)展,更清晰、更準確地描述學生的現狀和進步。
四、師生關系的轉變。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fā)展是數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注重激發(fā)學生回答的欲望,讓他們有充分發(fā)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另外,教學中我們還有不少困惑。
一、新課改對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我們是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很多,加上家長對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聞不問,即使過問,頂多關注分數,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減負增效”,給教學帶來了困難。
二、新課改在課時安排上更緊了。新課程方案的課時數有了很大的變化,象三年級每周只有四課時,對于優(yōu)生來說,問題不大,尖子將更尖,教材的編排有利于他們發(fā)展思維,拓寬思路,但對差生而言,差生更差,教師有時為了幾個差生通常要費好幾倍的時間,但是還是跟不上趟,而每天課表又都安排的滿滿的,學生在校時間又嚴格控制,這樣就成了一對矛盾,迫于進度的要求,又不得不開新課,這個知識還未掌握,下一個知識又來了,簡直是應接不暇,最后就達到了云里霧里,糊里糊涂的境界,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新課程要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的機會相對多了,班級名額多,動手機會多,組織教學難了,讓學生多活動,擔心教學任務完不成,因為一周只有四節(jié)課,不讓學生自主探究吧,又與新課程相違背,現在每學期市局要調研,平時學校要檢查,也許是我們太在意結果吧。
三、新課改對教師課堂調控更難了。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的空間還給學生,強調讓學生“動”起來,可當學生真的“動”起來以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常常一發(fā)難收,課堂紀律,難于控制。學生分小組活動,合作探究,這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也成為小組討論的一員,參與其中,并對小組學習的過程做必要的指導,同時關注討論的進程,了解各組討論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及時點撥,適時調控。但問題又來了,目前教學班人數多,學生分組六人一組,一個班要分八組以上,四人一組要分十二組以上,活動中教師照顧不全,有些不自覺的學生就把活動時間變成聊天時間了,教師的輔導引導作用就起不到了,難以實現關注每一個學生。
四、新課改對課前準備更復雜了。為了實現《標準》所提出的課程目標,所有數學知識的學習,都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并展開數學探究。因此教科書中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問題情境,引用了許多真實的數據、圖片和學生喜愛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眾多有趣而富有數學含義的實際問題,所以要求教師必須要有充分的教學準備,教師不僅要把教材處理好,課備好,而且要準備好一些教具、投影儀等,條件好的學校要準備課件。但是,由于我們是農村小學,硬件條件跟不上,不可能同時使用課件,全校二十個教學班只有一臺投影儀,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師的自制教具又相當缺乏,從而造成教學準備不夠充分。上課只能讓學生看課本或看掛圖,失去了實物形象的效果。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6
我們學校從20××年5月份開始進行教學改革,一年多以來我們不停的學習、嘗試試圖摸索出一套適合我們學校校情的教學思路。以下是我在教學改革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年版)》在數學教學“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需要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增強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雙基”到“四基”的轉變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再是傳統的教和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也隨之發(fā)生著變化。以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
教師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課堂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在課改實施中,我常有一種感受,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只是一個技術人員,或者說是一個工匠,僅是用他人設計好的方案去達到他人設計好的目標。在課程改革中,在新舊理念的不斷碰撞中,一個個的問題和需求,激發(fā)我們數學教師“我要學,我要改,我要做”的參與意識。新課程的實施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fā)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
我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出發(fā),以圖畫情景展現,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研究充滿數學的實踐問題。是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群體討論,獲得數學知識,真正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開放學生的眼睛,提供觀察機會。讓學生用一雙智慧的眼睛去尋找身邊的數學知識;開放學生的嘴巴,提供表達的機會,將數學知識寓于童話故事、有趣的游戲中,讓學生在熟悉喜愛的情境中領悟、表達,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開放學生的頭腦,提供思考的機會。在解決問題中,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經過學生自身積極地思考,探究發(fā)現數學結論,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活力;開放學生的雙手,提供操作的機會。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通過“涂一涂、分一分、圍一圍、折一折、拼一拼”的實踐活動,認識長方形、正方形;開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表現的機會。
在課改的道路上我們也遇到一些困惑:
新教材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扎實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fā)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新教材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但對于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新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如第二冊“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cm對學生很抽象,要求過高。如元、角、分的認識、二十四時計時法等內容,對于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教學班規(guī)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0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fā)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
新的時代對我們數學教師有了新的要求,我們會與時俱進,不斷進取,跟上時代的腳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7
本學期,我校的課改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而我主動卷入課改的浪潮。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改革、實踐,逐步構建了“四善”課堂。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近一年來,在課程改革的實施進程中,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課程改革的推行確實對我們的學生受益非淺,孩子們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對我們的教師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禮,師生同舟共濟,共同發(fā)展,充分地實現了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煩,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談一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教學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教材內容已經改變了知識的呈現形式,這是一大亮點,那么教師如何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遵循兒童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新知識有親近感,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和個性化呢?我們在教學中注重讓數學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這樣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聯系起來,使學習真正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根據知識特點的不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第一課時,教材給學生提供的分氣球的情景是學生一般都經歷過的,容易從中提出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便于調動生活經驗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和寬松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根據同學的意見進行必要的反思,從而選擇合理的、適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課堂教學中,教師更關注了知識過程的呈現,探究性的學習、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現了,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計算,而是讓學生自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這些設計使數學學習擺脫了機械乏味技能訓練,讓學習的過程充滿探索和思考,對知識的應用也變得靈活。
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設立了相應的情景教學環(huán)境,學生不僅能夠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在思考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而且獲得了學習中的樂趣和自身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機會。
二、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積極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變學生從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加強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系,摒棄過分強調學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評價方法的轉變。
新課程要求評價注重過程,強調多元化的評價方法。變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評價的好處還在于:引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有“盡力則行”的要求和評價,既承認個人的局限又能表現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別人,因為努力是每一個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種結果卻不是我們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變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評價的好處還在于: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在不同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獲得不同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淡化“區(qū)分”,突出“轉變”,追求每個學生在原有心理發(fā)展水平上的進步和發(fā)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fā)展,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診斷學生成長中的問題,從而發(fā)揮評價的改進與激勵功能。
四、師生關系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fā)展是數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注重激發(fā)學生回答的欲望,讓他們有充分發(fā)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另外,教學中我們還有不少困惑。
一、新課改對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
留守兒童增多,加上家長對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聞不問,即使過問,頂多關注分數,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減負增效”,給教學帶來了困難。
二、新課改讓我感到課時更緊了。
小班展示或個人展示浪費了不少的時間,學生在展示過程中,不能調控時間,我們還不能打斷孩子的發(fā)言,這樣,也許教學任務就完不成,而每周只有五課時,對于優(yōu)生來說,問題不大,尖子將更尖,教材的編排有利于他們發(fā)展思維,拓寬思路,但對差生而言,差生更差,教師有時為了幾個差生通常要費好幾倍的時間,但是還是跟不上趟,而每天課表又都安排的滿滿的,學生在校時間又嚴格控制,這樣就成了一對矛盾,迫于進度的要求,又不得不開新課,這個知識還未掌握,下一個知識又來了,簡直是應接不暇,最后就達到了云里霧里,糊里糊涂的境界,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
三、新課改對教師課堂調控能力要求更高了。
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的空間還給學生,強調讓學生“動”起來,可當學生真的“動”起來以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分小組活動,合作探究,這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也成為小組討論的一員,參與其中,并對小組學習的過程做必要的指導,同時關注討論的進程,了解各組討論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及時點撥,適時調控。但問題又來了,目前教學班人數多,學生分組六人一組,一個班要分十組以上,四人一組要分十五組以上,活動中教師照顧不全,有些不自覺的學生就把活動時間變成聊天時間了,教師的輔導引導作用就起不到了,難以實現關注每一個學生。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8
我們學校從20xx年5月份開始進行教學改革,一年多以來我們不停的學習、嘗試試圖摸索出一套適合我們學校校情的教學思路。以下是我在教學改革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在數學教學“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需要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增強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雙基”到“四基”的轉變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再是傳統的教和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也隨之發(fā)生著變化。以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
教師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課堂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在課改實施中,我常有一種感受,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只是一個技術人員,或者說是一個工匠,僅是用他人設計好的方案去達到他人設計好的目標。在課程改革中,在新舊理念的不斷碰撞中,一個個的問題和需求,激發(fā)我們數學教師“我要學,我要改,我要做”的參與意識。新課程的實施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fā)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
我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出發(fā),以圖畫情景展現,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研究充滿數學的實踐問題。是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群體討論,獲得數學知識,真正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開放學生的眼睛,提供觀察機會。讓學生用一雙智慧的眼睛去尋找身邊的數學知識;開放學生的嘴巴,提供表達的機會,將數學知識寓于童話故事、有趣的游戲中,讓學生在熟悉喜愛的情境中領悟、表達,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開放學生的頭腦,提供思考的機會。在解決問題中,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經過學生自身積極地思考,探究發(fā)現數學結論,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活力;開放學生的雙手,提供操作的機會。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通過“涂一涂、分一分、圍一圍、折一折、拼一拼”的實踐活動,認識長方形、正方形;開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表現的機會。
在課改的道路上我們也遇到一些困惑:
1新教材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扎實的矛盾。
新教材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fā)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
2新教材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
但對于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3新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
如第二冊“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cm對學生很抽象,要求過高。如元、角、分的認識、二十四時計時法等內容,對于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4教學班規(guī)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
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0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fā)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
新的時代對我們數學教師有了新的要求,我們會與時俱進,不斷進取,跟上時代的腳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9
<<數學課程標>>明確指出: “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的發(fā)展、引導者和合作者 ” 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了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結合自身近年來參與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感受。
一、數學課程在目標定位上,提出“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為總目標。
新基礎教育強調從培養(yǎng)21世紀現代人才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啟度來確立教學思想,誠心誠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十分明確。因此,數學課程的目標不只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它還應當包括在啟迪思維、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強調學生“經歷了什么”、“體會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旨在讓學生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huán)境與社會,學會“做數學”和“數學地思考”,發(fā)展學生的理性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等。
二、數學課程在教材編寫上,試圖建立旨在促進學生發(fā)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精神的數學課程新體系。
新教材在編寫上努力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chuàng)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體現教材的人文精神。在此思想指導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題、習題形式,而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安排的。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如:“實踐活動”、“數學小調查”、“做一做”等欄目。加強了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系,在題材上引入了“奧運”、“環(huán)?!钡葍热?,著眼于學生的情感體驗,教材還設計了“數學故事”……
三、數學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通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
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導,并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慣,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鼓勵算法多樣化,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四、數學課程在評價體系上,由注重甄別和選拔轉變?yōu)樽⒅丶?,關注過程。
《標準》在評價建議中貫穿著評價觀念的轉變。強調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因此,課程評價應由注重甄別和選拔轉變?yōu)樽⒅丶詈瓦^程。這樣的評價體系應做到評價目標多維性,評價主體多元性,評價方法多樣性,評價結果激勵性。
五、站在課程改革的前沿陣地,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導下,我嘗試在課改這一大環(huán)境下啟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構筑新課堂。力求讓數學課堂教學煥發(fā)出蓬勃的生機。
1、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主體化。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呢?主要是學生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懂的,教師不教,學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師不代勞。教師在課堂中要抓準機會,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深入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在玩、說、練、議中學習數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例如:教學《有幾輛車》時,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說算式,再經過交流合作結合一系列玩、說、練等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深入探究,這樣不僅學生輕易掌握了所學內容,還啟動了其思維。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2、聯系生活實際--數學學習生活化。
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學生的學習應該從生活出發(fā),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出發(fā),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使學生真正認識數學知識。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為實際生活服務。正因如此,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把數學學習與實際、實踐活動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數文具;聯系實際說說6、7、8、9、10可以表示什么?這樣讓學生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循規(guī)蹈矩走不出封閉的大門,因步自封編不出優(yōu)美的童話。在新課改這一廣闊天空里,我們應該不怕失敗,不斷努力,不斷創(chuàng)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10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對于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我心中涌動著一股澎湃的課改____。一、培訓心得 伴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啟動,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引發(fā)了課程目標、、教學行為、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全方位的變革。通過去新安縣學習,聽課學習我開始在教學中嘗試改革。站在課程改革的前沿陣地,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導下,我嘗試在課改這一大環(huán)境下啟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構筑新課堂。力求讓數學課堂教學煥發(fā)出蓬勃的生機。
1、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主體化。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呢?主要是學生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懂的,教師不教,學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師不代勞。教師在課堂中要抓準機會,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深入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在玩、說、練、議中學習數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例如:教學《半圓柱》體積和表面積時,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說算式,再經過交流合作結合一系列玩、說、練等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深入探究,這樣不僅學生輕易掌握了所學內容,還啟動了其思維。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2、聯系生活實際--數學學習生活化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學生的學習應該從生活出發(fā),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出發(fā),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使學生真正認識數學知識。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為實際生活服務。正因如此,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把數學學習與實際、實踐活動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讓學生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循規(guī)蹈矩走不出封閉的大門,因步自封編不出優(yōu)美的童話。在新課改這一廣闊天空里,我們應該不怕失敗,不斷努力,不斷創(chuàng)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
第3篇 精品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例文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一
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老師講解多,學生思考少;一問一答多,研討交流少;操練記憶多,鼓勵創(chuàng)新少;強求一致多,發(fā)展個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動少;顯性內容多,隱性內容少;應付任務多,精神樂趣少等等。總之,重視傳授系統書本知識,忽視好奇心、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通過對新課改的學習,使我受益非淺.下面把我的幾點體會談一談,與大家共勉:
一、改革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
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環(huán)境是否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較好的培養(yǎng)。
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
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yǎng)體現的情況,這一項指標主要是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啟發(fā),敢于發(fā)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現情況,評價學生智力潛能是否得到較好的發(fā)揮。
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fā)展狀況,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學生尊重別人、取長補短,合作學習慣養(yǎng)成的情況和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水平,特別是學生獨立構建新知識的能力。
通過對新課改的學習,我逐漸受了新的教學思想,駕馭課堂和管理學生的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對改革很有興趣,因此保證了課改工作的順利進展。
二、探索新的課堂組織形式
大課堂教學有利于教師為中心的講解,但不利于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要想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不改變長期延續(xù)的大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很難辦到的。為此,我積極探索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加強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相對削弱大課堂講解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fā)表創(chuàng)新見解。
三、逐步推行探索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關于教學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問題是觀念的轉變問題。目前不少教師還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教師把書本內容講清楚,或一問一答問清楚,學生用心記住,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和應付考試,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做其實把一種'隱形的'、寶貴的東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別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統統丟掉了。我通過探索,認識到教學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情景中,緊緊被問題吸引,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一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創(chuàng)造'著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著獲取知識的愉悅。同時,在和諧誠懇的交流中,充分展示著自己的個性和才能。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二
一、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
首先,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必須適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基礎上,創(chuàng)設“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的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參與合作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促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使人人體驗成功的喜悅,感悟學習數學的樂趣。
其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傳統的“講數學”、“聽數學”、“練數學”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惫膭顚W生用眼觀察、動手實踐、動腦思考、發(fā)現和掌握數學知識。
最后,轉變教學評價標準。傳統的教學評價重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墩n程標準》指出: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注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多用激勵性評價”,“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學生不同的需要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
二、正確處理三維目標的關系
為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數學教學不僅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加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如某教師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10的認識”時,通過課件演示教材p64主題圖,老師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數出10人、10只鴿子,通過比一比、填一填等數學實踐活動,學生經歷抽象10的過程,感受10的組成,培養(yǎng)10的數感,形成和建立數10的概念,讓學生在充分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完成數學抽象,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發(fā)現,有所認識與提高,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體會數學語言的簡潔美、數的抽象美。
三、把握特點,活用教材
與傳統小學數學教材相比,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程環(huán)境;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一小節(jié)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為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通過數學活動獲得數學知識。倡導自主的、多樣化的學習。如教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科書數學第一冊p96—97“9加幾”時,“有幾瓶牛奶”(9加幾),教材給出兩筐牛奶實物圖(一筐9瓶,一筐4瓶),通過學生提問題,得出算式9+4。在計算9+4時得多少時,學生可以通過直接數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數小棒得出9+4=13;或者將4分成1和3,先算數9+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到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減去1得13,即:9+4=13……總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討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在鼓勵計算方法多樣化時,實現計算方法化.練習題型設計上也充分考慮了一些開放題型,為了使學生喜歡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材引入了小學生特別喜歡的卡通人,“智慧老爺爺”、“笑笑”、“淘氣”,教材中很多問題的設計都富有彈性,使不同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產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三
我們學校從20xx年5月份開始進行教學改革,一年多以來我們不停的學習、嘗試試圖摸索出一套適合我們學校校情的教學思路。以下是我在教學改革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數學教學“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需要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增強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雙基”到“四基”的轉變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再是傳統的教和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也隨之發(fā)生著變化。以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
教師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課堂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在課改實施中,我常有一種感受,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只是一個技術人員,或者說是一個工匠,僅是用他人設計好的方案去達到他人設計好的目標。在課程改革中,在新舊理念的不斷碰撞中,一個個的問題和需求,激發(fā)我們數學教師“我要學,我要改,我要做”的參與意識。新課程的實施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fā)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
我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出發(fā),以圖畫情景展現,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研究充滿數學的實踐問題。是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群體討論,獲得數學知識,真正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開放學生的眼睛,提供觀察機會。讓學生用一雙智慧的眼睛去尋找身邊的數學知識;開放學生的嘴巴,提供表達的機會,將數學知識寓于童話故事、有趣的游戲中,讓學生在熟悉喜愛的情境中領悟、表達,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開放學生的頭腦,提供思考的機會。在解決問題中,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經過學生自身積極地思考,探究發(fā)現數學結論,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活力;開放學生的雙手,提供操作的機會。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通過“涂一涂、分一分、圍一圍、折一折、拼一拼”的實踐活動,認識長方形、正方形;開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表現的機會。
在課改的道路上我們也遇到一些困惑:
新教材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扎實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fā)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新教材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但對于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新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如第二冊“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cm對學生很抽象,要求過高。如元、角、分的認識、二十四時計時法等內容,對于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教學班規(guī)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0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fā)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
新的時代對我們數學教師有了新的要求,我們會與時俱進,不斷進取,跟上時代的腳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